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如何研究陈云对外开放思想

朱佳木
2013年05月27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上世纪80年代初,外贸实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业企业和省市都争外贸自主权,形成多头对外、削价竞销、只顾外汇、不计成本的局面。时任外贸部部长的郑拓彬来向陈云汇报,反映外贸工作内部打乱仗的情况。陈云听后说,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给国家增加外汇,提出“肥水不落外人田”。后来,他在外贸体制改革的报告上批示:“对外贸易工作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坚持统一对外,这是外贸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39页。)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四个毗邻港澳台的沿海城市试办经济特区,陈云参与了这项重大决策。但当一些同志忽略了这几个城市的特殊条件,提出其他城市,甚至整个省都要办经济特区时,陈云又强调,经济特区要办,但第一位的任务是总结经验;特区有有利的方面,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外币打击人民币等等;其他地方可以搞来料加工、合资经营,但不要再搞特区,尤其不能把整个省都变成特区。后来,中央根据邓小平的建议,考虑开放14个沿海城市。那时,陈云正在杭州休养,谷牧受邓小平委托,到杭州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意见。他表示同意开放这14个沿海城市,同时就特区建设的问题提出两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有“拳头”产品,不能总是来料加工;第二,要掌握好来料加工产品的内销比例。他指出,特区现在还没有“拳头”产品;对来料加工产品,国内市场要让出一些,但一定要保护我们自己必须发展而且正在发展的东西,使自己的东西一步一步地进步,不要被外面进口的挤掉了,比如发电机组。他用家乡话说,“癞痢头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好”。

那次谈话,陈云还提到特区货币问题。那时,特区一些同志考虑开发资金不足,强烈要求允许他们自己发行货币,学术界也有人造这种舆论。对此,陈云说,一个国家不能同时搞两种货币,否则势必扰乱金融秩序;如果一定要发特区货币,发行权必须集中到中央,而且不允许特区货币在内地流通。后来,主张搞特区货币的那些同志又研究了一下,觉得如果发行权在中央,又不能在内地流通,再搞特区货币,意义就不大了,所以撤回了原来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陈云除了把注意力放在纠正对外开放问题的偏向上,也从正面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建议。据我所知,“走出去”就是陈云最先提出的。那是1984年夏天,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副主任柴树藩来向陈云汇报首钢打算从拉美国家进口美国二手设备建新基地的有关情况。谈话中,陈云表示,开辟新基地要同老基地改建扩建进行比较,旧设备中有些跟水泥粘连在一起的东西不能用了,因此,可以考虑向国外要倒闭的企业投资,搞合营。接着,他指出:“对外开放不一定都是人家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可以到人家那里去。”(《陈云文集》第3卷,第537页。)不久后,他又在外贸部门的一个材料上批示,同意利用美国“加勒比海发展计划”的有利时机,向该地区投资办厂,以享受那一地区向美国出口免税的政策。他的这些主张,进一步打开了人们对外开放的思路,逐渐形成了后来被称作“走出去”的大战略。

总之,只要了解了陈云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背景和陈云思想的特点,就会看到陈云关于对外开放方面的言论,无论是从正面提出的,还是从反面提出的,都是积极的,都是以坚持对外开放为前提的,都是为了搞好对外开放、使对外开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云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