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揭秘:毛泽东得知儿子毛岸英牺牲后说了什么?

丁晓平 方习瑞

2013年06月06日16: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7年8月,毛岸英离开土改工作团,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加全国土地工作会议。10月8日,毛泽东致信毛岸英,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显然,伟人毛泽东是在给儿子讲大道理,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道理,不是空洞的,也不是装腔作势的,没有做作,更不是卖弄,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儿子或者说是一个老革命家对一个年轻的革命者的希望、嘱咐和叮咛,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真诚的爱!一种智慧的爱!而对毛岸英来说,父亲的这句话也的的确确如阳光如雨露滋润着他的心田,沐浴着他成长,他不仅牢记在心,始终把他当做“家训”,而且也当做革命的“座右铭”。

1948年,毛岸英被调往山东渤海地区阳信县沈家油塘乡张集,参加土改复查工作。1947年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后,解放区土改整党中出现“左”的错误,并且有蔓延的趋势。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口号,使党的政策走上正轨。毛岸英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把握了党的政策,因此在张集划成分时,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表现了较高的政治水平。对此,周恩来在中央机关的一次会上给予了很高评价:毛岸英同志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一些意见是正确的,很有学问,攻读了不少马列著作,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到了平山县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来到这里和父亲相聚了。12月,毛岸英进入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学习,为党中央、毛泽东安全进入北平做准备。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第二天,毛岸英就陪同两个扫雷专家,带领华北军区的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的先遣队,首批进入北平。他们的任务是排除地雷炸弹,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保证水电、交通畅通,确保中共中央机关和党的领导人安全进入北平。

因为当时中央领导人暂时住在颐和园,而园围墙外还有原国民党军队留下的地堡、火力点,一疏忽可能就酿成大祸。3月24日这天岸英接到通知,说中央领导和毛主席第二天下午就要进驻北平。可室内室外还有大量的工作亟待完成,而且光沿着围墙走一圈就有18公里长,任务十分艰巨!最后他们干脆5人分成1组,胳膊挽着胳膊,顺着颐和园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所有道路走一遍,冒着生命危险消除了不安全隐患,保证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从此,毛泽东和毛岸英就都住在了北京。此后,毛泽东忙于开国大事和处理国是,但一有空,父子俩就坐在一起谈谈心,聊一聊。

□舅父杨开智托人找毛岸英要求安排工作。他严词拒绝,批评舅舅是“极端落后的人”。

天下底定,政权稳握。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按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的说法,他无疑是“太子”,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岸英却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导,更加谦虚谨慎了。在北京参加工作后,许多亲戚朋友给他写信,有的直接到北京来找他,要求安排工作,但岸英像父亲一样,对于违背党的原则的事情一律拒之,始终顾大局、识大体,不搞个人关系,并对亲友不合理的要求进行了严厉批评和坚决抵制。

1949年10月,舅父杨开智托人找他要求安排工作,提出“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对亲舅舅的不正当要求,毛岸英在给表舅向三立的回信中说道:“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人。而尤其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了根本的胜利。而这一层,舅父恐怕还没有觉悟,望他慢慢觉悟,否则很难在新中国工作下去,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