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揭秘:贴身摄影师钱嗣杰镜头下的毛泽东

余 玮(北京)
2013年06月24日10: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钱嗣杰说,在茨坪的日子里,主席改变了他夜间工作、上午休息的习惯,而是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就去散步;在满目青翠的山林中,他大步流星地走着,常常把跟随他的工作人员落下很远,大家都赞叹主席的身体真是棒极了。有时,主席会用他手上拿着的那根竹拐棍当成“开路棍”,比比划划地在前蹚路,就好像是回到了38年前似的,那样生动活泼、那样豪情满怀……

一天饭后,毛泽东在山间散步时,望着叠翠的青山讲了起来:“井冈山是座好山哩!地形条件好,群众基础好。当年我们在井冈山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这时,钱嗣杰抢拍了一张毛泽东散步的照片。听到咔嚓一声,毛泽东抬起头,接着转过脸问陪同人员:“井冈山现在还产红米么?”

在场的汪东兴清楚,毛泽东在中南海一直爱吃红米饭,爱吃红薯、芋头、玉米、马齿菜等等,可来井冈山快两天了,还没见到他吃红米饭,便赶紧回答说:“有,有!”并补充说,“主席,去年你吃的红米,就是从江西买回去的。”“哦……”毛泽东不再讲话,继续散步。第二天,毛泽东的餐桌上增添了一碗红米饭。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谈起井冈山,钱嗣杰不由得吟起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吟毕,钱嗣杰感慨道:“这阕词是主席当年5月27号下午在井冈山填的,全词既表现了对井冈山的深切怀念,又赞美了井冈山的崭新面貌和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的革命精神,更是表现了主席宽广博大的胸怀。”

5月29日,毛泽东就要离开井冈山了。临别前,他希望见见当年的革命老战士,与井冈山人民话别。下午,井冈山广播站反复播送着一条大会通知:“全山革命同志请注意!全山革命同志请注意!今天下午4点钟在茨坪宾馆门前召开广播大会,请相互转告。”

不多时,背着两部相机的钱嗣杰看见在茨坪宾馆餐厅门前,几十个老赤卫队队员、暴动队队员、烈士遗孀,站了里三层外三层。时任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书记袁林激动地说,毛主席到井冈山来了,来看望大家,马上要接见大家。大家一听顿时兴奋起来。

不一会儿,毛泽东带着大家熟悉的笑容从宾馆大门走了出来,“毛主席!”所有的人在那一瞬间都愣住了,主席真的来看大家了,真的站在大家面前,人们一个个激动得忘了说话。毛泽东依次握住这一双双当年给红军生死帮助的粗手。握完手后,管理局的同志请毛泽东和井冈山新老同志、烈士遗孀一起照了一张相。钱嗣杰说,由于考虑不周,相片洗出来一看,第一排两边站的几乎都是管理局干部,老赤卫队员和烈士家属倒站在了后面。

当天,钱嗣杰照的第二张相片是毛泽东和宁冈等县老同志、烈士遗孀一起合影。当时,革命烈士袁文才的发妻谢梅香坐在第一排。袁林刚准备介绍,毛泽东已经认了出来:“袁嫂子”,一句当年在井冈山大仓村第一次见面时一样的称呼,让谢梅香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她忘记了回答,只是呆呆地仰望着毛泽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毛泽东在井冈山住了多日,除相关人员外,住在茨坪的绝大多数群众都不知道。当毛泽东出现时,“毛主席?”“是毛主席!”人们都惊呆了,有的人揉揉眼睛,看是不是在梦境,有的人激动地举起右手,喊起口号。毛泽东大步流星地走在井冈山大道上,高举着右手和大家打着招呼。激动的人群沸腾起来了,“毛主席万岁!”口号声随着松涛久久地起伏。

这一天,毛泽东沿途接见群众3000多人,茨坪当时常住人口也只有几千人,几乎是老老少少倾巢而出。“离开井冈山时,主席的心情非常激动,老人家在沙石路上走得很慢,频频地向两旁的群众挥手。这次主席上井冈山酝酿很久,考虑得比较深远。重上井冈山所有活动我都拍了照,照了100多幅照片,新闻电影制片厂舒世俊、贾秋和也拍了短片。在我印象中,主席本来还要去延安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就没有去成。过去的艰难岁月在老人家心目中印象很深,革命的使命在老人家的心目中地位很重。重上井冈山,主席的心情一直很振奋”。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