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树形象,引导廉政作风
淮北根据地以其清廉形象深得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拥戴支持。在树立廉政形象方面,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人率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淮北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彭雪枫同志,是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军事家和政治家,被毛泽东和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当时和彭雪枫同志一同战斗在在淮北根据地的张爱萍和张震回忆说,以艰苦奋斗为荣贪图享受为耻,是彭雪枫同志的高贵美德之一。他在驻晋办事处工作时,虽然手过千金,却一尘不染,结帐时款款分明,清清白白,受到党中央的表扬。他鄙视搞特权,反对搞特殊化。机关同志为了照顾他的工作和身体,几次给他送去蚊帐、棉大衣等物,都被他一一退回。他还带头为根据地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在开挖新兴集“新四沟”和修建大柳巷淮河堤防“雪枫堤”时,都是“前引前导”,“耐苦耐劳”,以身作则。彭雪枫同志如此,其他领导人也都如此,以其自身言行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军民的信任拥戴,树立了共产党人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根据地党政机关也十分重视廉政作风建设,注重塑造良好形象。政府不仅把廉政建设列入施政纲领,也体现在其日常工作上。为了保证地方干部队伍的素质形象,淮北区党委于1943年2月规定了提拔地方干部的五条标准:“(一)政治上有坚强党性与正确的群众观念(处处代表劳动大众的利益,与劳动群众接近,不鄙视劳动群众);(二)工作积极,生活朴素,不贪污,不腐化;(三)对人对事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四)在当地有相当群众信仰(是信服不是畏威);(五)在斗争中,特别是在反扫荡斗争中,表现沉着、英勇者。”严格的规定和管理,较好把住了党员干部的入口关,为形成根据地党政机关的廉洁风尚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共产党员应和党外一切先进分子协同一致,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而努力”。
淮北根据地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一方面和敌伪进行艰苦斗争,一方面进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廉政建设成效卓著。人民群众盛赞新四军四师为“天下文明第一军”,写春联说“过境我军情不厌,到家同志话偏长”,涌现了无数的支持人民军队事迹。彭雪枫亲自记述了几个事例:路西永城裴圩子有一位老太太积了8个月,共15块钱一毛两毛的小毛票,包成一包袱送给部队,我们不收说“你太穷喽”,老太太说:“我穷不要紧,你们受苦就不行。”游击区外的一位老先生卖了5亩地得了600元,送来给部队说:“我听说新四军很好,又听说新四军很苦,所以送你们几个钱花。”有两位老先生还告诉他说:“老百姓过节烧香烧纸,跪在菩萨面前祷告,一个是保佑全家平安,一个是保佑新四军第四师平安。”正是由于老百姓的如此支持“保佑”,所以毛泽东十分赞赏地说,新四军“已经成了华中人民的长城,成了华中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新四军是一支任何敌人也无法战胜的铁军,淮北根据地也是抗日战争中任何敌人也无法摧毁的铜墙铁壁。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纪委派驻纪检七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