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邓小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山西)杨东海

2013年07月08日15: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史文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解放战争中的邓小平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种种范例常被世人所称道。他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了行动上,这也是我们当今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和为政之要。

为群众着想——“这小楼还是乡亲们住吧”

1947 年,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强渡黄河时,指挥部选在了山东省阳谷县蒋家庄。蒋家庄的群众为照顾好刘邓首长,专门腾出一座两层小砖楼供二人居住。当村干部和群众簇拥着刘邓二人来到楼前时,邓小平沉默了,他打量了一下小楼,然后恳切地对村干部于春梅说:“我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不是来享福的。大家的心意我们领了,这小楼还是乡亲们住吧。”几句朴实真诚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见邓小平执意不肯住小楼,村干部们商量了一下,把他们安排到普通农民孔月仙家的房子里住。

老实厚道的孔月仙听说刘邓首长来自己家的房里住,心里感到无比喜悦和激动,就把堂屋打扫干净,让二人居住。邓小平进来环视了一下小院,问道:“你们一家住哪里?”孔月仙说:“我们搬到东屋和西屋去住。”

和堂屋相比,东屋和西屋又矮又小,风吹雨淋,土墙上留下了道道沟痕。邓小平看了看说:“你们不要搬,我们住东屋和西屋。”孔月仙一听就急了,忙去阻拦,说:“那咋行?这西屋又脏又乱,再说火辣辣的天,里面又闷又热。”任凭孔月仙怎样劝说,邓小平和刘伯承还是坚持不住堂屋,并和随从人员一起走进西屋打扫起来。望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孔月仙及在场的干部群众感动得眼里闪动着泪花。

在这个小院里,邓小平和刘伯承运筹帷幄,指挥大军同敌人血战,工作异常繁忙。尽管如此,邓小平总要抽空同孔月仙一家聊上几句,询问他们村里的情况,家里的情况,生活的情况。为感谢孔月仙一家的照顾,他临走前,把自己用过的文件箱送给孔月仙家留作纪念。这只文件箱孔月仙一直保存至今。

建国后,邓小平公务繁忙,没能再回鲁西,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鲁西人民,一直关心着鲁西人民。1959 年12 月,他派原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李达上将到阳谷县蒋家庄慰问看望乡亲们。1987 年5 月受邓小平委托,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到鲁西慰问,又探望了孔月仙老人和群众。

20 世纪70 年代末,几乎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同时,鲁西东明、高唐等县农民也偷偷搞起了“包产到户”。当时,新华社山东分社高级记者李锦如实作了报道。1982 年12 月31 日,当新当选为团中央委员的李锦被介绍给邓小平时,邓小平关切地问:“现在那里农民生活怎么样?住房怎么样?”当听说山东农民差不多能天天吃上肉,很多人都在盖新房时,邓小平欣慰地笑了,连声说:“好、好。”

农民能不能吃上肉、住上新房,这些最简单、最具体的事,邓小平都时刻挂在心上,时刻想着群众,这是邓小平一贯的作风。

相关新闻

邓小平的政治智慧:“算明账”“不争论”

邓小平爱说“不行” 勇于否定错误 多创新

邓小平直面历史:维护毛泽东形象 注重党和国家"形象"

邓小平:为子女的婚姻 治病和上学问题操碎心

应对自如:盘点邓小平机智幽默的经典瞬间

邓小平为何拒绝做肯定"文革"的决议

【党史周刊】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 人才难得"

【更多精彩故事进入党史频道】

一颗留在张震上将身上近十年的子弹头

解密叶群的性格与命运 和林彪一起揣摩毛泽东的心思

揭秘: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日菜谱

揭秘:贴身摄影师钱嗣杰镜头下的毛泽东

亲历审判张春桥:表情阴森 一言不发

毛泽东揭周恩来"政治弱点":一半"虎气" 一半"猴气"

毛泽东菜谱和真实食谱全揭秘

毛泽东与朱德在古田会议前有何分歧

蒋介石宋美龄: 政治婚姻或恩爱夫妻?

(责编:王新玲、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