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胡绳对近代中国的个性化解读

马勇
2013年07月29日08:04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胡绳对近代中国的个性化解读

作为著名的近代史专家,胡绳发表过大量有主流意识形态特征又兼具个性的近代史著作,追根溯源,他的叙事手法和解读历史的方式,都源于其《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胡绳著

最近,重读了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这本小册子1948年在香港生活书店首次出版,后在北京多次再版,被译成英、俄、德、西班牙以及日文出版,其影响力由此可见。这本小册子貌不惊人,却以宏大叙事手法比较全面深入研讨1840年之后的中国政治,对于这段历史给予了非常个性化的解读。

为什么说《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是胡绳的代表作

1949年后,胡绳长期担负理论宣传责任,继续中国近代史研究。1950年代发表《中国近代史提纲》、《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等,既具个性化又兼具主流意识形态特征。其实,追根溯源,胡绳的这些解释,都来源于《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不仅是胡绳的成名作,也是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基石之一。胡绳在这本书中所要说明的主题只有一个:帝国主义怎样在中国寻找和制造他们的政治工具,他们从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与中国人民中遇到了怎样不同的待遇,一切政治改良主义者对于帝国主义者的幻想曾怎样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等等。

在北京第六版序言中,胡绳描述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他说,1947年的中国,是中国政治大变动的前夜,共产党领导的战争已经进入一个伟大的转折时期。这就像毛泽东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实际上是按照毛泽东这个提示,解释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关系,是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胡绳的这本书只写到1924年,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者,具有青年写作者的普遍弱点,掌握的资料也非常有限,时间也比较匆忙,因而疏漏以及论述不充分在所难免。评论界对这本书有褒有贬,在充分肯定其原创性的同时,也善意指出其主要缺点,即对社会经济条件缺少必要分析,因而对于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帝国主义各国对中国的统治和中国社会各阶级与外国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没有深入地从经济条件上给予说明,只是做一些概念化分析。

胡绳怎么看待近代中国问题产生的原因

胡绳认为,近代中国全部问题就是因为西方势力东来,而西方势力东来,主要因为产业革命。在他看来,英国人十八世纪之前在东方还是比较规矩,虽然所到之处,对于过着落后经济生活的人民进行抢掠以及其它暴行,但对于远东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帝国还是心有畏忌,不敢太过放肆,只在可能范围内进行掠夺、欺诈性贸易。但到了十八世纪中叶之后,英国人的做法就不同了,新型工业资本家凭借巨大财富、实力向外拓展,好像他们此时随着技术手段改进,生产力提升,有着永远推销不完的产品,总想着让这个庞大帝国成为自己的市场。

英国需要中国这个庞大市场,中国就开放这个市场不就行了吗?开放市场,并不只是对英国有利,对中国产业换代、提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机会。清政府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在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断然拒绝了呢?胡绳从两个方面解释了清政府的心态、决策困境:第一,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对十六世纪以来欧洲海盗商人不法行为的一种合理答复;第二,清朝政府此时这样做,又是因为保卫自己政权的需要,因为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外患”往往与“内忧”同时出现。作为一个周边族群,满洲人趁着明王朝内乱入主中原,夺得政权,因此满洲人从自己的经验,更是深谋远虑地防御着来自远方不相识的势力,尤其是在满洲人统治不稳的时候,其防范也就势必加紧。

【更多精彩故事进入党史频道】

一颗留在张震上将身上近十年的子弹头

解密叶群的性格与命运 和林彪一起揣摩毛泽东的心思

揭秘: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日菜谱

揭秘:贴身摄影师钱嗣杰镜头下的毛泽东

亲历审判张春桥:表情阴森 一言不发

毛泽东揭周恩来"政治弱点":一半"虎气" 一半"猴气"

毛泽东菜谱和真实食谱全揭秘

毛泽东与朱德在古田会议前有何分歧

蒋介石宋美龄: 政治婚姻或恩爱夫妻?

(责编:张湘忆、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