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一代伟人的情感魅力出少年(图)

——读周恩来南开校中书信作文有感
王炳银
2013年08月12日08:20   来源:天津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一代伟人的情感魅力出少年(图)

作为时代伟人,民族之子,周恩来崇高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塑造离不开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既需要深厚的土壤,又必须有独特的天赋。

首先基于家境与身世的熏陶及影响。长辈们的行为风范、温馨的母爱、嗣母教养和陶冶,使周恩来从小就表现出好学、仁慈、礼让等高尚品格的天赋。成长到10岁左右就扮演起“当家人”的角色,使他较早领悟到封建大家庭种种排场、礼仪背后的文化素养,自幼受到了以博大精深著称于世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南开校中作文不难看出,周恩来已在努力从个体生命的完善及发展的角度出发,较多肯定了儒学的一些义理。与此同时,墨家的兼爱思想、道家的柔和理念、法家强调功用和注重实际的主张,以及兵家的权变理论等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周恩来对学习传统文化具有较自觉的激情:“吾华以四千年之历史,最古之文化,得立于今,而尚未若埃及之丘墟,犹太之荒址者何哉?岂非以先民之遗泽未斩,幽幽之国魂尚续,得以维系之乎?”(《答友询学问有何进境启》)此外,他还花了精力研读《史记》、《资治通鉴》、《汉书》等正史,也读了一些演义话本,受到其中所记录、描述的悲壮历史的启迪,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悄然滋生。

在这深厚的土壤中,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重难返,各种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都在进入周恩来的情感世界,憎爱分明首当其冲。面临亡国之危,周恩来无比痛恨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双重压迫,又看到国内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激烈,保守派、改良派的复古与维新争执不休。在《答友询学问有何进境启》中,周恩来猛烈抨击维新改良和保守复古者使“国将及踵亡”的行径。二者均不可取,那么何为正道?信中指出,“吾国国魂尚在若继若续之际,振危固自有道”,此道即是对国家有智有情,“不智则国之真象不明,不情则国之沦胥有日”,“智而不情,失于高逸”,与世无益;“情而不智,流于昏弱”,与国无补。论道这般救国之策者真不愧为少年才俊。如果不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东方文明的哺育,不是悠久而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是身系积贫积弱的国土以及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耳闻目睹和义愤填膺,何以如此出类拔萃。

像南开学校这样的新的教育及体验深深触动了周恩来的内心灵魂,随着学识的增长与积累,加之一些进步教师的开导,眼界不断开阔,思维标新立异。1916年冬天所作《组织冬夜学术研究会启》表面上动员校友参会,读后却让人感受到南开学校四年学习生活对周恩来情感世界及其独特思想风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在南开学校读书,远离家乡,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绕依父母膝下。于是他特别重视友情,以校为家,视同学为兄弟。这也为周恩来的天赋即强烈的进取精神提供了实践机缘。他尤其看重对德才出众者处以深交,“夫交友之道,贵相知心;而切磋琢磨,尤赖吾朋”。他还注重交友以促进德业,“是以友也,不止为通声气而已,学术之辅助,德业之引诱,均藉友朋以提携之,而后日方足有为于社会”。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期表现并培育起来的出于个性本色的情感世界,随着日后不断成熟,十分自然地溶入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精神品格之中,形成了人们所熟悉和推崇的情感炽热、宽豁大度、沉着稳重、谦恭可亲,同时庄重坚忍、至情至义、公心无畏、明达磊落的周恩来精神情操。

(责编:常雪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