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一代伟人的情感魅力出少年(图)

——读周恩来南开校中书信作文有感
王炳银
2013年08月12日08:20   来源:天津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一代伟人的情感魅力出少年(图)

南开学校毕业留影

与老师伉乃如及同学合影

南开学校新剧团主要演员合影

今年8月是周恩来入学南开学校100周年,其间的学习和生活,为一个真诚爱国者向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转变,进而成为道德政治双重品质流芳千古的一代伟人打下了坚实的发展根基。作为精神风范的基础,周恩来思想情感丰富、人格魅力独特,早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凡超群。披览其在南开学校的校中书信习作,赏阅斯文,如慕斯人。

书信善于表情达意和直接与人心灵沟通,在古代就是一种专门的文体,民国初年正规学校的国文课程中仍为必教必学的科目。周恩来就读南开学校期间的50余篇作文中,书信体多达12篇,篇篇展露出一个少年学子多彩而趋于成熟的情感世界。

考入南开学校的转年春天,周恩来的第一篇书信作文《春假约友赴山海关旅行短札》有对山海关的描述,“长城委婉于西,渤海之涛于东,关号第一,地居险要,是行或有所得,胜于闷居斗室百倍”,显然是出于对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酷爱,并由此而生“观察燕赵之习俗,复有昔日所谓慨感悲歌之士者”之愿,表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愫。此时,周恩来已于三年前由江苏淮安先到东北沈阳后移居天津,小小年纪的故乡情在感受祖国南幽北壮之自然美景的同时,增添了新的社会认知,尤其身临日俄蹂躏,深感亡国之危。1915年年初,日本以“二十一条”推进独霸中国的侵略行径。在天津救国储金募款大会上,刚满17岁的周恩来作为南开学校演说会会员现场演说,号召奋起图强,誓雪国耻。正值学校书信作文课程,便借《广募救国储金致友人书》的命题表达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疾呼“彼以铁血凌人,我徒恃赤血而无黑铁”,唤醒“忍辱含垢,低首言和”的梦呓,畅想“聚中国数十万州县之款而集之”后,自己祖国将会有一个多么美好的远景。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使其瞬间破灭。

目睹山河破碎、民族危亡,而内心激荡,立志爱国救国为己任,这是中国近代绝大多数先进知识分子共同经历的人生道路,周恩来也不例外,只是早在青少年就表现出与众不同。如《驳友人论时事书》言道:“修德敬业上三致意焉。”仅有远大的爱国抱负和满腔热忱无法力挽狂澜,只有读书、修德、敬业充实自己,才能利于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如果说,中学时期以后周恩来才开始对拯救国家、振兴中华之路的寻求,那么,南开学校时的爱国之情,则主要表现为“寻路”志向的萌生到确立。

富于情感的周恩来在书信习作中多处写到同学情、朋友情。从他入校不久的3篇书信习作中我们看到,由于周恩来惜时爱友无私助人,故而在走笔劝学勉进时能够出自真心实意,悉心体贴。例如,“光阴当惜,一去不返”(《劝校友勿旷功课从速销假启》),“多啖生物,无非致病之由;食不按时,是乃招疾之媒”(《劝友人慎重饮食免致时疾启》),“奈弟以关河修阻,不获亲瞻颜色,以尽友朋之责,良用歉然”(《约友入足球队启》)。尤其令周恩来关注的是同窗的精神世界,如他对赴上海求学的朋友别样关切,“浦江俗尚奢淫,守身非易,一朝失足,恨成千古”(《劝友人慎重饮食免致时疾启》),希望与自己同庚之学子无论身处何域,都能坚守高洁志向,远离庸靡世风。

经常触动周恩来情感世界的莫过于亲情。书信文体中的家书多指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往来信函,其常规内容亦为日常生活琐事及其情感表达。1916年3月间的《禀家长书》周恩来写得不同寻常。在与长辈亲人的丝丝窃语中,简洁问候匆匆礼数后便倾情道出一个少年的亲情感悟:“侄自问痴长十八年,大人抚之育之,至今仍一无成就。家中赡养,不能稍分大人劳肩,反使大人只身走千里外,为子侄谋衣食,侄罪重矣。濒行时,侄殊不欲至站恭送,以伤大人之心。但忆七载依依,承欢膝下,骤别慈颜,忽觉亲我者又少一人,是以萦怀莫去,绕绕不能离异。”先辈的舐犊之情与儿女的孝敬之愿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会使读信的伯父动容,也令所有亲闻者感动不已。

书信习作中周恩来种种情与感的流露,虽其年少,但也离不开他的内在意识和精神思维,从中我们已经感到了美好情感对人的崇高品质的奠基与促成。

(责编:常雪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