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热心 段云行
罗盛教
1984年1月2日,罗盛教母亲肖桃英为新化县城的罗盛教纪念馆奠基铲第一铲土。
新化县圳上镇松山桐子村罗盛教故居。记者 摄
为罗盛教“扬名”的叶健民师长。
今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0周年纪念日。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赴朝参加了相关纪念活动。
这又让记者想起了那位英雄——罗盛教。这位诞生于那场战争中的英雄,不是倒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而是牺牲在救人的冰窟里。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为了“人”。但因为是后者,他差点成为被埋名的英雄。
1 一起“淹亡事故”
盛夏的一天,记者来到新化县罗盛教纪念馆采访,里头一幅志愿军某师为罗盛教举行追悼会的照片引人注目。
战火纷飞,“送行”仪式如此隆重?
读罢《新化文史》罗盛教专辑中“罗盛教牺牲曾被定性为事故”(以下简称“事故”)一文,才明白其中原因:
1952年,新年伊始,正值朝鲜半岛冰天雪地的时节,朝鲜战争也进入了十分艰苦的相持阶段。志愿军某师在“秋季攻势”后,此时奉命撤至成川郡及其附近地域进行休整。
时任该师师长的叶健民与其他师领导分别下到各团,指导部队对前一阶段的作战进行总结。这天,他乘坐吉普车刚从团里赶回位于平安南郡石田里的师部驻地,透过车窗,看到师部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许多朝鲜老百姓,他们的面部表情既激动又悲痛。
“出了什么事 ?”叶师长叫车子停下,让参谋人员前去打听情况。
一会儿,参谋人员回来报告说,这些朝鲜老百姓一致要求为罗盛教请功。其中一个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说是这块墓地原本要留给她自己用,现在让给罗同志,因为“罗同志与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位胡须花白的老大爷流着泪对部队的同志说:“罗同志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了,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礼节安葬他!”
叶健民师长立即让人找来师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追问“罗盛教究竟是怎样牺牲的”。
直工科长回答:“他是掉进冰河里溺水而亡的。我们已经按照惯例把他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了,并且按淹亡事故向各团作了通报。”
而眼前的情景让叶健民觉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自己有责任将其弄个水落石出。
2 烈士已经下葬
记者从有关资料上得知,在叶师长遇到朝鲜老乡为罗盛教请功之前,侦察连已经安葬了烈士。
烈士牺牲的当天晚上9时多,连里为罗盛教的遗体,穿戴好刚从30多里外的师后勤部领来的新军衣、军帽和大头鞋,放进匆匆钉成的木板棺材内,趁月夜抬到后山上,悄悄地安葬了。挖掘冻土墓穴时,一直在侦察连连部共同守护烈士遗体旁的几位朝鲜老乡帮了忙。
“老新闻”、省广电益阳记者站原站长曾瑞华采访罗盛教战友曾伏生后,所撰写的《罗盛教牺牲后的一段秘闻》一文,也详细地记述了“事故减员的波折”过程——
“1月2日晚上,师直工科下发了一个电话通报:‘师直侦察连……发生了一起非战斗减员事故,文书罗盛教溺水身亡……’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曾伏生无法安宁入睡……3日上午,他向营长请了个假,特地赶往侦察连……4日上午,曾伏生不禁泪眼双流,拿起铁锹,同朝鲜乡亲一道,一锹土一把泪地掩埋战友。”
当时,军《猛进报》的何沛林记者获讯后也赶来采访。“在看了现场,听了群众详细介绍的情况后,他也觉得此事以‘战斗减员’的论处不当,建议连长整理材料,为罗盛教请功”。已挨了批评的连长麻着胆子,又请上级为罗盛教追记三等功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