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热心
3
足步:交往
谈大事
毛泽东的学习,动力之源是他救国救民的志向。他自己如此表述这种“源”的张力:我“除了不谈女人——普遍在这时期的青年的生活中极为重要——以外,我和同伴连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是不谈的。记得有一次在一个青年的家里,他和我谈起‘买肉’的事情,并且当面叫佣人来和他商量,叫他去买。我动怒了,以后就不和他来往。我和朋友只谈大事,只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
在那青春洋溢的岁月里,他只谈大事,一心向学,也就顾不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质量”了。他对自己的饮食打扮,毫不在意,总是箪食瓢饮、穿着朴实,却把身上的钱大都花在买书和订报上。初进一师时,学校里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他一直穿到毕业。衣袖裤管磨破了,颜色褪了,他还是缝缝补补,穿了又穿。他的被褥是湖南一般农民用的蓝棉大布套被,没有枕头,则以书代枕。他唯一比较体面的衣服是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衫,一年四季常穿,不同的是冬季穿时里面加些旧衣裤,夏天穿时则把它减去。因此,一些同学跟他开玩笑说:“毛润之的‘算术’学得好——冬天用加法,夏天用减法。”
4
足步:锻炼
积“本钱”
在“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里,有一口水井,那是学生毛泽东完成“常规动作”——每天清晨的“冷水浴”的地方。其实,他在一师的“浴”与“泳”是丰富多彩的。
“今日星期日,约与蔡和森、毛润之、彭则厚作一二时之旅行……三人遂沿铁道行,天气炎热……经大托铺,前行六里息饭店……饭后稍息,拟就该店后大塘浴,以水浅不及股止,遂至店拿行具前行。未及三里寻一清且深之港坝,三人同浴……”当晚,他们借住在昭山寺。
“晚饭后,三人同由山之正面下,就湘江浴……”
“昨日下午与毛君润之游泳。游泳后至麓山蔡和森君居……”
“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慨。归时十一点钟矣。”
以上摘自毛泽东同学张昆弟烈士的日记,其中满是“泳”、“浴”的字眼。毛泽东在一师的“野蛮其体魄”的“五浴”锻炼法,校内的水井、操场、妙高峰,校外的城南路、天心阁、岳麓山的“毛泽东小道”和爱晚亭、湘江、橘子洲都可以作证。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独自跑到操场上,赤着臂膀,走着卧着,让太阳晒得皮肤通红透紫、汗流浃背;
在大雨倾盆时,他跑出屋子,脱下衣服,让大雨浇淋;
在严冬寒风怒吼时,他只穿一件衬衫,挺立在旷野或山谷,任寒风吹打;
他还时常在山中对着树木大声讲话,对着大风大声叫喊,大口地呼吸。
其冷水浴是很苦的,特别是春夏秋冬四季坚持不辍,在第一师范罕有人。同学早起看到他在井边赤膊冲凉,毫不在意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雨雪,十分诧异,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边把皮肤擦得泛红,边答道:“冷水浴既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又可以练习猛烈与无畏。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能坚持下去,不感到难了。”
1936年,和斯诺谈话时,他谈起在一师的体育锻炼活动时感叹:“确实对我有不少的帮助,使我后来南征北战,受益不浅。” “泳”与“浴”不过是毛泽东强身健体,积累救国救民“本钱”的途径之一。
当然,学生毛泽东这种强韧的体育锻炼,既有长远考虑,又是当前需要。“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就是当时同学忽视体育的写照。没有身体“本钱”,又如何能读好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