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青年毛泽东之路(9):一师苦读时

文热心

2013年09月05日15:01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一师苦读时

5

足步:问题

轻“图”“数”

与所有青年学子一样,毛泽东同样有着“偏科”的不足。他自己回忆说:在一师,“我反对自然科学中的必修课程。我希望专攻社会科学……我最讨厌的就是必修的静物写生。我以为这是透底的愚笨。我总想画简单的东西,快快画完就离开课室。记得有一次画一幅‘半日半石’(是李太白的一句名诗),我用一条直线和上边半个圆圈来代表。还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就算数了,我称之为鸡蛋。结果画图得到四十分,不及格。幸亏我的社会科学的分数都非常好,这样和其他课程的坏分数扯平。”

在一师,著有《毛泽东尊师风范》的黄露生老师,可以直白地指出,那位给毛泽东图画打40分的老师是谭柄锷先生。但谭先生很器重毛泽东的,那年校长张干要开除毛泽东等17名学生,他是强烈反对者之一。

“扯平分数”是事实,另一个事实是,毛泽东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不仅数学从不缺课,而且采取了补救措施——补课。这还可从他日后的“教子经”中领略到。同样,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对图画课认识也产生了飞跃。1915年9月6日,他在《致萧子升的信》中,特别谈到美术能力培养技能、审美,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中间,应有一份谭柄锷的功劳。1917年下半期,毛泽东主持一师学友会会务日常工作时,在学友会组织中设立十五部,其中专设图画部,聘请谭柄锷先生任“教授”。

6

足音:学问基础是一师打下的

毛泽东自己回忆说,他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

在这里,毛泽东说的是“学问基础”,而不仅仅是文化知识。

毛泽东的学问如何?李京波在《毛泽东与国学》中,主要总结了毛泽东国学方面的成就。他把前些年网上评出的10位“我心目中的十位国学大师”——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郭沫若、冯友兰的成就与毛泽东相比较。最后的结论是:“有句话说一个人——教授中的教授;还有另一句话说另一个人——大师中的大师。前者,叫陈寅恪;后者,叫毛泽东。”

套用毛泽东的话,“大师中的大师”基础是一师打下的。当然,毛泽东的学问宽度,远不是国学所能覆盖的。

链接

毛泽东的“三、四、五”

“三不谈”:不谈琐事,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

读书“四法”:其一,大量批注,言如珠玉。其二,领悟真谛,掌握方法。其三,广收博览,发展创新。其四,考察社会,读无字书。也有人总结毛泽东读书为“三法”的:即正确处理“学”与“问”、看书学习与“质疑问难”、自学与“共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博”与“约”、“通”与“专”、“新”与“旧”、“中”与“西”的关系;正确处理积累与条理、精与粗、恒与不恒的关系。

“五种浴”:“日光浴”“雨淋浴”“冷风浴”“空气浴”“冷水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