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蓓
身正
对女儿们有个特殊要求,那就是数学要考100分
在世人眼中,陈寅恪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国学大师,但在女儿陈流求的眼中,父亲和清华园里的众多大家学者相比,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他只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一位纯粹的中国文化人。”
陈寅恪遍游欧美,在生活上却从不染习不好的所谓 “洋气”,一直生活节俭、廉洁自爱。有一次,在美国,一位与其相知的朋友知道陈寅恪将返国后,特意买了一份名贵的礼物以作纪念,但陈寅恪以不便携带为由婉拒之。
作为一名研究文史的学者,陈寅恪对女儿们有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数学要考100分。陈流求说:“父亲要求我们不管学什么专业,数学一定要好,逻辑思维要严密。”
其实,那也是陈寅恪对自己研究文史所提出的苛刻目标。“我们常听父亲说,虽然史学目前难以达到数理学科的精确度,他仍要尽力提高史学的科学性。”
陈寅恪空闲的时候,常会选择一些唐诗教孩子们背诵,陈流求直到现在仍能清晰地背出好多诗句,如最初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到后来的《长恨歌》、《琵琶行》。“父亲认为,要了解中国文化,须读四书五经。但说来惭愧,我有负父亲教导,没有好好研读。”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陈寅恪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陈流求上小学时,有一次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还获得了奖品,于是高兴得又蹦又跳地回家,暗想肯定会得到父母的奖励。哪知父亲看了成绩单后,问道:“你是不是比班上不少同学年龄大一些?那自然应该考得好些,有什么值得骄傲呢?”从那以后,家里孩子即使考试获得高分,也都不会很在意了。
要是女儿考试考得不好,父亲又是怎样的态度呢?陈流求回忆说:“在我的印象当中,父亲也从没有因为我们考试成绩不好而发脾气。”
对于陈流求姐妹三个的事业发展,陈寅恪从不干预。陈流求因为从小看到父亲体弱多病,于是立志从医。二女儿陈小彭学了生物。只有三女儿陈美延曾经和陈寅恪探讨过要不要学文史的问题。但陈寅恪说,学历史,要超过他才好,最终陈美延选择了化学。
陈流求说,“父亲不但不干涉我们的事业,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让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这也许就是陈寅恪留给女儿们的最大财富。
对话
一生学问报国家
解放周末:近几年,社会上有股“陈寅恪热”,比如出版的有关陈寅恪的书籍就超过了2000种。您如何看待这种“热”?
陈流求:我父亲生前特别不愿意当学术明星,最不喜欢成为公众人物。他说过,希望后世能够遇到有缘之人。按我们的理解,他所谓的有缘之人,就是能够在思想上和他产生共鸣的知音。
解放周末:您觉得陈寅恪先生身上的什么精神是最值得后世仰望和学习的?
陈流求:第一,信念坚韧执着;第二,治学严谨创新;第三,“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出自于《陈寅恪集》“赠蒋秉南序”)。
解放周末:他对您个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陈流求:父亲治学非常严谨,做历史研究像做科学研究一样。他常常叮嘱我学医万不能马虎,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我作为一名医生,要对每位病患负责,不严谨是万万不行的。
解放周末:您如何看待父亲传奇的一生和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陈流求:作为后辈女儿,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说我的父亲。不过对父亲来说,一生以学问报效国家,他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