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涯分水岭
剖腹得救后,续范亭辗转到杭州休养。在那里,他开始阅读《资本论》《辩证唯物主义》及其他一些社会科学书籍。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如获至宝,孜孜研读。
1936年11月,续范亭应杨虎城之邀到达西安。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他积极为张学良、杨虎城出谋献策,对稳定“三位一体”格局、协调各方关系、发展事变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西安事变”也成为续范亭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因为共产党代表南汉宸多次找他面谈,他又首次会见周恩来进行亲切长谈。从此,他在共产党的指导下,以新的身份和姿态踏上抗日救国的征程。
“七七”事变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成立,续范亭担任主任委员。他与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等密切合作,大力发动群众,半年之内即发展游击队、自卫队9万多人,成为山西新军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创建和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抗日反顽转战多
1939年3月,阎锡山召开“秋林会议”,布置投降反共,宣传抗战的前途是“中日不议而和,国共不宣而战”,抛出了《军事统一方案》,要消灭新军和八路军。续范亭对阎锡山的反共投降言论进行了坚决驳斥,痛哭流涕朗读孙中山遗嘱,使阎锡山坐立不安。会后,续范亭绕道延安会见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汇报了“秋林会议”详细情况和阎锡山的新近表现。毛泽东高度赞扬续范亭在山西组织抗战的功绩,并为他指出了抗战到底的方向。
1940年1月,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成立,续范亭被推选为总指挥。2月,晋西北行政公署在兴县成立,续范亭任行署主任,后来又被延安总部任命为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他同战士们一起睡土炕、吃黑豆,带病行军打仗。
事业垂成公遽死
1941年夏天,本来身体就很虚弱的续范亭,因为频繁的战斗、繁重的工作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使他的肺结核、胃病、气管炎反复发作,最终一病不起。党中央毛主席知道后,立即安排他到延安治疗休养。此后6年,是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他历史上更为光辉的一页。毛主席对他非常关心和尊重,几年间,写给他的信有14封之多。因为两人同年生,且续范亭比毛主席整整大一个月,所以信中毛主席一般称呼续范亭为“范亭兄”。
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怀着中华民族解放必成,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在山西临县都督村逝世,终年54岁。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根据他临终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泽东主席专门为他题写了挽词: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续叶琴)
推荐阅读: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特稿
>>党史频道精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