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深切缅怀敬爱的刘复之同志

孙谦

2013年12月02日10:19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深切缅怀敬爱的刘复之同志

2013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复之同志因病与世长辞,到今天已经100天了。

刘复之同志是人民政法事业的功勋元老,是全国检察干警爱戴的老检察长,也是我尊敬的老领导。回忆25年前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的日子,回想他的谆谆教诲,心中禁不住涌起阵阵暖流。虽然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无尽的思念依然萦绕在我的心头。

追寻真理的忠诚战士

刘复之同志在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斗争中追寻真理,在革命战争的硝烟烈火中经受锻炼,在推进新中国建设中建功立业。

1917年3月,刘复之同志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华侨家庭,原名刘成庆,1938年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时改用现在的名字。他6岁读私塾,在老师影响下,少年时的刘复之对梅县以外的世界就十分憧憬。

1934年,17岁的刘复之子承父业,到香港学做生意,从此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在香港的几年,他不仅开阔了眼界,接触了新的社会思潮,也逐渐增强了关心国家兴亡的意识。他订阅进步书籍,了解内地救国图存的形势,心中产生了对共产党的向往。这一时期,香港社会抗日救国思潮涌动,国内也发生了“两广倒蒋事变”、“七君子事件”以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抗日救国的浪潮一阵阵冲击着年轻的刘复之。特别是,他从报纸上知道了陕北有红军,也隐约听到了国共谈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消息,于是暗下决心,要去延安寻找中国共产党。

1937年10月,20岁的刘复之在两个哥哥的支持下,放弃在香港舒适安逸的生活投身革命。他脱下西服,理了平头,怀揣地下党的介绍信,从香港出发,经过广州、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历时两个多月,辗转5000余公里,终于来到他心之所系的革命圣地延安,从此走进了人民军队,走上了抗日战场。

在延安10个多月,他先后在“陕北公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他既有幸聆听过毛泽东、张闻天、李富春、项英、彭真等人的时政报告,也听过王若飞、肖劲光、王首道、成仿吾、王鹤寿等人的课堂讲授。在一次广场大会上,毛泽东给学员们作报告,讲述抗日战争形势,面前只摆一张小桌子,下面放一个木炭火盆,共产党领袖伟大而平凡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1938年10月,21岁的刘复之被组织选中,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身边担任秘书。在三个月时间里,他两次陪同朱总司令渡过黄河,来到山西吉县、平陆,与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卫立煌进行会晤会谈。他协助朱总司令起草讲稿、处理事务、保护朱总司令安全,出色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受到朱总司令的高度赞扬。1938年12月初,刘复之结束了在朱德身边的服务工作,在组织安排下,来到山西黎城129师给师长刘伯承担任秘书。1940年春,中共中央成立太行军政委员会,邓小平任书记,刘复之又改任邓小平同志秘书。在前后为三位领导担任秘书的时间里,他既为朱德总司令起草过讲话提纲,又为刘伯承师长草拟过“快邮代电”,也被邓小平指名担任过“黎城会议”的记录,还被安排给军官轮训队的将领们上过政治课,虽然时间不算很长,但是朱德、刘伯承、邓小平对他的关怀、教育让他终生受益,特别是三位领导的指挥艺术和领导风格使他耳濡目染,这对他以后形成自身的领导和工作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他随军转战太行山、冀南平原和晋察冀地区,参加了师部二梯队在山西昔阳皋落、河北赞皇羊角地区的反扫荡行动,奉命带队筹粮、开荒生产,经历整风审干运动,在上党战役中参加攻城战斗等,危险、艰苦、快节奏的军事生活,练就了他一双“铁脚板”,也锻造了他的意志品质。刘复之在这一时期迅速成长,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干部。

1946年后,刘复之先后在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工作,其间参与领导了山东阳谷的土地改革,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巩固根据地民主政权作出了贡献。1949年全国解放,他进入公安部。其间经历了“镇反”、“三反”、“四清”运动,担任过“肃反”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清查出一批暗藏的特务,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丰富的革命经历使他受到极大锻炼。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