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1958年与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

曹应旺

2013年12月16日10: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的命运

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自成立到当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之前,真正存在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此后又无疾而终了。但是,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无疾而终的原因,与1958年中央财经小组无疾而终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个不同是:1958年中央财经小组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陈云因病经毛泽东批准将组长职务交给李富春代理,可以说,这个小组在形式上是组长职务在被代理中无疾而终的。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是在陈云的组长职务没有交给任何人代理的情况下无疾而终的。

第二个不同是:在指导思想上,1958年中央财经小组是在1959年庐山会议后继续“大跃进”的形势下,其灵魂人物陈云不便说与“反右倾”相左的话,又不愿说与“反右倾”完全相同的话而无疾而终的。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是在其灵魂人物陈云对困难形势的估计不同于毛泽东,尤其是提出包产到户、放宽农村政策触怒了毛泽东的情况下无疾而终的。

第三个不同是:在组织程序和组织保证上,1958年中央财经小组是按照毛泽东的想法成立的,毛泽东修改决定其成立的中央文件,规定其咨询性质,体现了服从开展“大跃进”组织保证的要求。这个财经小组无疾而终,影响不大。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是按照刘少奇的想法成立的,体现了加大国民经济调整力度的组织保证的要求。这个财经小组在北戴河会议后虽在形式上已不存在,但其确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仍在执行中。

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是在什么关节点上无疾而终的呢?

这个关节点就是如何调整农村政策。陈云把调整农村政策,放宽农民自由作为解决粮食紧张问题起基础性作用的对策。起初,陈云提出的母猪私养、增加农民自留地等主张,是得到毛泽东支持的。但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成立后,北戴河会议前的7月初,陈云向毛泽东提出支持安徽等地农业包产到户的做法,发挥个体生产积极性的主张,不仅未被采纳,反而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指责。从此,陈云在政治上受到冷遇,远离了中央最高决策层,成立不久的中央财经小组也就无疾而终了。

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的无疾而终,与毛泽东是有关系的,但如果完全看成毛泽东的责任,那未免有失公正。

毛泽东公开承认开展“大跃进”以来的经济工作是由他主导的,而“大跃进”以前的经济工作是由周恩来、陈云主导的。他说:“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主要责任在我身上,应该说我。过去责任在别人,恩来、陈云,现在应该说我。”毛泽东还多次公开表示改变由他直接抓经济工作的做法,恢复由陈云抓经济工作。如庐山会议之前,毛泽东曾表示他不能搞经济工作,他不懂,“还是陈云搞得好”,“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

在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又说:“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他又称赞陈云:“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可以说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反右倾”打断了毛泽东恢复由陈云主管经济工作的想法。1962年七千人大会及其后,如果有一个让毛泽东下台阶的机会,由毛泽东提出恢复由陈云主管经济工作是可能的。但是,这样的机会并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一个让毛泽东心里不快的决定。这就是在毛泽东去外地期间,1962年2月下旬“西楼会议”决定成立有决策权的中央财经小组,并于3月7日、8日召开了中央财经小组第一次会议,直到3月16日才由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飞赴武汉征求毛泽东的意见。

陈云曾说:“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会,毛主席要我讲话,我不讲话,主要是和稀泥,这不是我陈云的性格,同时不能给毛主席难堪。”而成立以陈云为组长并有决策权的中央财经小组是比那更让毛泽东难堪的事情。其一,刘少奇等是在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实际上已经成立,并召开了一次有实质意义的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之后,才去武汉向毛泽东报告的。这是毛泽东所不愿看到的“我是个主席,我也没有参与设计”的事实。

其二,1962年成立有决策权的中央财经小组,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成立的只有建议权的1958年中央财经小组,在做法上、要求上都是对立的。

其三,毛泽东已经表示领导经济工作他不如陈云,让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领导国民经济调整他是愿意的,由他作出“陈云出山”的安排也是有可能的,而现在却采取了让毛泽东被动表态的形式、外力强加的形式,这也是毛泽东所不愿看到的。这种难堪是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无疾而终的原因之一,也是后来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远因之一。毛泽东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就“联系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在检查中也联系到1962年推荐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的事情。刘少奇写道:“由于我当时过分信任陈云同志,并且偏听他的意见,在思想上同他有共同性,所以我向中央和毛主席推荐陈云同志做中央财经小组的组长。毛主席此时不在北京,我和中央其他几位同志到毛主席那里汇报了北京讨论的一些情况,并把已经拟好的中央批发陈云同志的讲话的文件送请毛主席批发。我后来才知道毛主席是根本不赞成我们对当时的形势估计和某些做法的。”

今天我们研究1958年和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一是要把真实情况弄清楚。说1958年中央财经小组与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一样,是全面领导财经工作的机构,这是不真实的。说1962年毛泽东同意成立以陈云为组长的中央财经小组,这也只看到了表面的和片面的情况。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当时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一线、二线的领导体制是不成功的。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处于二线,第

二把手刘少奇和总书记邓小平处于一线,“两线”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稍有对立,不善迂回、协调,势必激化矛盾。“文化大革

命”这场悲剧,从一定的角度上说正是“两线”矛盾激化的产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