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系列网上讲堂

实录:徐元鸿谈“毛泽东开创了一代文风”

2013年12月17日16: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三,毛泽东的文风,他主要的经历是搞调查,而不是写作。

我们很多搞文字的同志都有这个感觉,文章写不出来,写文章很难,有的时候写一篇文章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我通过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文风,我感觉毛泽东写文章主要精力是用来搞调查上,而不是在写具体文字上,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毛泽东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在1930年毛主席经过调查了许多东西以后总结出来的著名论断。在这个论断发表一年以后,毛泽东又给全军、全党在下通知的时候,又讲了一个著名的观点,那就是“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在这个调查的问题上,毛泽东不仅这样要求,而且自己身体力行。

毛泽东特别强调调查要亲自出马,调查要自己做记录,调查要自己整理笔记。毛泽东对调查特别下功夫。1930年毛泽东在江西寻乌搞了一个著名的调查叫《寻乌调查》,这个调查是毛泽东利用战斗的间隙,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关于城市方面的调查。毛泽东说:“城市问题,我是个门外汉,我一定要找个时间好好地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讲,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他后来总结《寻乌调查》体会的时候,他讲“深深地了解一个地方或者一个问题,往后再调查别的地方或别的问题就容易找到门路了。如果是到处所谓的问一下,那一辈子也不可能了解问题的深处”。

毛泽东对调查的研究是有深刻要求的。毛泽东不光是特别重视调查,身体力行调查,他对调查地点的选择也特别地重视。他认为,找到一个很好的地方进行调查,可以提高调查的效果。1930年毛主席搞的《寻乌调查》,就选择在江西、广州、福建三个省的交界处,他说把这个地方搞清楚了,相邻的几个地方也就相差不多了。后来毛泽东搞的许多著名的调查,都是采取了这个办法来进行调查的,调查的效果是很高的。

毛泽东还特别重视亲自撰写调查提纲。毛泽东有一个保持了一生的好习惯就是亲自写调查提纲。在1926年,他担任了第六届农民讲习所的所长,他那个时候不仅教学生怎么处理农业问题,而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在那一年的秋天,毛泽东组织学员到下面去进行调查研究,他为这些学生们亲自写了包括如何调查租率问题,如何调查主佃关系等等写了36个题目。我看了以后当时想,按照他要求的36个题目调查,就是一个外行人也会了解很多情况,在了解很多情况过程中也会不断提高调查能力。

1959年建国以后,毛主席也经常进行调查研究,而且给调查研究的人员、对象亲自写调查提纲,有的时候他是以写信的形式写,有的时候是以电话的形式提出要求。不管怎样的形式,毛泽东对调查提纲的形式都是很深刻。记得1959年毛泽东为了研究藏族问题,给当时的统战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汪锋写了一封信,毛主席关于藏族问题的研究,一下子给汪峰同志写了13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具体的剖析和具体的研究,也有具体的分析。当时我看了这13个问题以后,我当时感动特别深,我认为毛主席在调查研究的时候,在写调查提纲的时候,他其实对这个问题也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加上他在特别重视和专门家进行研究,和最一线的百姓进行调查,他的调查提纲的撰写,往往都是非常深刻,标准也非常高,可操作性也非常强。

毛主席在调查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调查研究的机会。毛主席在建国以后,和警卫员一起散步的时候,经常问警卫员家乡的情况,过去也经常派警卫员回到家乡了解情况。在读书的时候,在看报的时候,他每看到和人民有关的事情,他都要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在战争年代,每路过一个村庄,每到一个连队,毛主席都特别重视调查,不放过调查机会。我印象最深的,比较典型的一件事,就是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所进行的叫木口村调查,1930年的一天,毛主席在其他同志的陪同下,追赶我们的红军主力,路过一个村庄,叫木口村。这个木口村,毛主席的任务是在那里过过路,吃吃午饭。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毛泽东对村政府的委员、他的成份和这个村里杀反动分子的情况进行调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中农在平分土地中不但没有失去什么,而有所得。富农小地主在农民激烈斗争中要走到反革命阵营中去,就这么一个吃午饭的功夫,毛泽东对这个村委会委员的成份进行了调查,得出那么重要的结论。当时我详细地、反复地、多次地看过这段调查的经过,我当时在这个书的旁边还写了一段话,我说毛主席过村搞调查,我们过村吃顿饭。毛泽东在调查的问题上,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在文风的问题上,我们过去常说一句话,叫七分调查三分写作。在通过学习毛泽东如何搞调查的问题上得到了更深刻的体会。[14:19]

第四,以群众愿意看为标准。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什么?写文章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他们能不能看得懂,他们能不能看的明白,非常重要。我们往往很多学者,特别是有很多文化的学者,特别容易忽略这一点。认为自己了解的知识面宽,因为自己懂得的知识多,因此写出的文章很高深,也很莫测,导致很多广大群众看不明白,或者看不懂。我想这就失去了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毛泽东是我们的大学问家,是大历史学家,他懂得的知识是非常多的。但是,他的文章特别好读,也特别好懂,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毛泽东心中装了群众。他认为写出来的文章群众看不懂,这篇文章是不成功的。在建国以后,毛主席经常讲,群众看不懂的文章禁止拿出来,你拿出来一次我就给你顶回去一次,谁写了,我就反对。这个习惯,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在早期革命的时候,就是一直坚持这么做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毛泽东在回到家乡办夜校的时候,给我们的农民讲马克思主义,讲反对帝国主义,当时许多老农民听不懂帝国主义是什么,毛主席从来没有埋怨过我们的群众懂得的知识少,我们的群众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他告诉上夜校的老师们,说你们不要讲帝国主义,你们要讲“洋财东”,要讲打倒帝国主义,就讲打倒“洋财东”,农民们就听明白了。他这种方法使得夜校的效果办得特别好。

我们好多写文章的人,或者教育群众的人,经常埋怨我们教育对象听不懂我们说的话。我认为毛主席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改变我们自己,以群众愿意看为标准,来达到百姓能听得懂、广大群众能听得懂,来实现我们传播理论的目的。毛主席为了群众能够看得懂,还特别擅长打比喻,特别擅长讲广大人民群众、普通群众能够听得懂的比喻。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毛主席带着部队上了井冈山以后,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那个时候很多人对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认识不一样。毛泽东曾经给中央写过报告,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建成革命根据地,那就需要有党的领导、有一支强力的群众武装,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是他和百姓宣传根据地的时候没有讲这么多深奥的道理,他就讲什么是根据地,根据地就是人民的屁股,人不能总是走,总要坐下来休息一下,根据地就是我们休息的地方,就是人民的屁股,就是坐着的地方,广大群众都理解了,建立根据地原来这么重要,就像人不能没有屁股那么重要,实际上也达到了宣传根据地重要性的作用。

毛泽东写文章第五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写作方法。毛泽东的写作方法有四个特点:一是学前充分地酝酿,就是刚才的调查研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写的时候一气呵成。好多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说毛泽东写文章,不像有的学者写文章,旁边堆着很多书,堆着很多报纸,也堆着很多杂志,毛泽东写文章的时候,身边没有任何资料,他们经常看到毛泽东在写文章之前经常地找人座谈,经常地看相关的书,经常一个人独立地在那里思考,但是一旦写的时候,他身边只有毛笔,只有墨汁,再有就是只有纸张,他一气把这个文章写完。有时候他是几天写完的,但也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的,不再翻阅其他的资料,也不再去看其他的书。毛泽东把文章写好以后,通常还有两个步骤,那就是反复地修改,最后写成的东西,那是不拘一格。不拘一格,后面我还会讲。毛泽东这种一气呵成的写作方法,并不是他要对付一下写这个文章,而是他有写前的充分酝酿,那就是刚才讲的主要精力是搞调查,而不是写作。

毛泽东写文章的第六个特点就是写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终身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毛泽东自从在1920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他自己讲,他终身再也没有动摇过。但是,毛泽东坚信马克思主义,他坚信而不教条,他的文风里面充分体现了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知道写自己的东西,知道写中国实际的东西,知道写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东西。比较明显的一次就是1930年,毛主席经过调查,写出了著名的文章叫《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是毛主席的代表作,他没有调查、没有发表权的著名论断,就是在进行这次调查和写出这篇文章以后作出的,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出,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个是毛泽东坚持写自己的东西的一个重要的代表的名言。毛泽东在宣传马列,按照马克思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想法,他写的文章也充分地体现了他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独立搞建设的一些做法。在建国前最著名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实践,经过建国后,通过论十大关系,通过处理人民矛盾这些文章的体现,我们有独立的思考。他带领着共产党人研究马列、研究自己的东西,按照中国的实际进行革命和建设,这些都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谈谈毛泽东文风的主要特点。他写文章还有很多特点,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阐述了。第二个方面,我想谈谈我学习毛泽东文风的一些主要体会和收获。体会和收获很多,我主要谈三个体会,也是学习毛泽东文风的三个阶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