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陈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希冀

2013年12月20日11: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

1961年,毛泽东还写有另一首题照诗,更为鲜明通脱地豪举出新一代中华儿女应有的“奇志”。

与前一首题照诗不同的是,诗人吟咏的对象是一位英姿勃勃的女民兵。

当时,国际形势比较紧张,中央号召大办民兵师。毛泽东的机要员小李也参加了中南海里的民兵组织,在一次休息时拍了一张扛枪的照片。

1961年2月,小李送一沓文件到菊香书屋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突然问她是不是参加了民兵,她说参加了。为了让毛泽东相信她还参加了训练,便拿出这张照片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端详一阵,说了句“好英雄的模样”,便在办公桌上拿起一本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白的地方,提笔挥写——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即兴写完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后,毛泽东又对小李说: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

中华儿女应有的“奇志”,在战争年代,是“万里赴戎机”,是“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和平年代,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总之,是时刻准备着,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不屈不挠地去拼搏,去奋斗。

一张小照,为什么能激起诗人的奇情异趣?

因为毛泽东和“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们,有平等的心情,有同等的抱负和志向——他青年时代,不也曾高喊过立奇志、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吗?

这首七绝,因为简单明了,琅琅上口,在20世纪60年代曾谱成歌曲,唱遍神州,妇孺皆知。

与此同时,另一个妇孺皆知的传统故事,当时也唱遍了神州。

这就是叙述穆桂英挂帅故事的《破洪州》。

为了推荐这出戏,毛泽东在1959年专门给周恩来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在郑州看过一次戏,穆桂英挂帅,叫做《破洪州》,颇好,是一个改造过的戏,主角常香玉扮穆桂英。我看可以调这个班子来京为人大代表演一次。”

穆桂英和女民兵,历史和现实,在诗人毛泽东的视野里,就这样奇妙地交融在了一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