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对中国青年留学生们说的这句话,对整整一代的中国人来说,都拥有过感同身受的共鸣,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这是毛泽东浓浓的情感底色——
在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他偏爱小人物。
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他偏爱青年人。
“如果我们不向小将学习,我们就要完蛋了。”
毛泽东钟情于未来,所以钟情于青年。
对于青年的人生,他特别偏好和推崇一个“气”字:志气、热气、生气、豪气、朝气……
这些词汇,诠释着他对青年人生命活力的深情赞美,也诠释着他对青年人进取精神的热切期待。
在未来社会的构想和建设中,一心要探索一条新路的毛泽东,常常呼吁要破除迷信,反对墨守成规,希望人们不要信守教条,不要惧怕权威。
青年人,似乎特别应该而且最有可能按他的这个期望去做。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一口气讲了29个古今中外青年才俊的事迹。
这当中,有29岁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
有14岁参加隋末农民起义的白袍小将罗成。
有率劣势之兵抗击曹操几十万人马,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的周瑜和诸葛亮。
还有30出头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
更有在16岁就发明棉纺细纱先进工作法的挡车工、全国劳动模范郝建秀。
青年人中为什么容易出现这些“英俊天才”?
毛泽东说:“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命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
1965年1月,毛泽东读到乒乓球世界冠军徐寅生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的讲话稿,立刻批示“再加印发,广为宣传”,并要求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领导干部们都仔细阅读。
他说:“这是小将们向我们这一大批老将挑战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一点什么吗?”“如果我们不向小将学习,我们就要完蛋了。”
如此言之凿凿,情意切切,毛泽东是要提倡一种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和创造精神。
如此言之凿凿,情意切切,毛泽东期望着社会主义新人身上散发出大胆进取、昂扬奋斗的人格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