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二 “红小鬼”苏区立功

2014年01月06日08: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艰苦长征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到1934年10月初,敌人继续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进攻,红军伤亡越来越大,根据地越来越小,局势越来越严重。这时,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博古、张闻天等决定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到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

10月10日夜,乌云密布,秋风萧瑟,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率主力红军所属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八、第九等军团及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和福建的汀洲、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举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开始时,党中央机关(包括党中央、中央政府、供给部、卫生部、红大、军委二局等)组成军委第二纵队,代号为“红章”纵队,当时随二纵队行动的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人。年方19岁的胡耀邦,调二纵队中央工作团任党总支书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0月中旬,正在华北视察的蒋介石得知红军主力突围的意图,便急忙赶到南昌,召见军政要员,商量对策。他电令西路军何键、南路军陈济棠等负责堵截,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省设置四道封锁线。他唯恐部下对他的命令执行不力,特意叫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在命令上引用古代兵家尉缭子的四句话:“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长征开始时,胡耀邦编在“军委二纵队”的“中央工作团”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他血气方刚,像每一个红军战士一样,胸前挂着手榴弹,肩挎上了刺刀的步枪,背着沉重的背包、粮食等,全副武装地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长征开始没几天,个子矮小的胡耀邦不幸身患疟疾,打起摆子来,全身颤栗,高烧不止,行走十分困难,靠战士们用担架抬着行军。

这时,任红三军团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主任的杨勇,在战斗中负伤后骑着马跟随休养团行动。他不时与其他休养员谈笑着,那爽朗的笑声使胡耀邦感到特别亲切和熟悉。

“那不是世俊(杨勇的原名)哥吗?你过来呀,世俊哥!”胡耀邦在担架上用微弱的声音喊着。

“谁呀?”杨勇顿生疑惑,红军中知道杨勇的人很多,但知道原名世俊的人却很少。他不顾伤痛,翻身下马,循声走去,来到担架旁,使他大吃一惊,“怎么会是你呀?耀邦!”接着用双手将胡耀邦扶起,见他面色蜡黄,关切地问:“你是不是病了?”

胡耀邦有气无力地回答着,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然后蓦然消失,拉着杨勇的手说:“世俊哥,我担心到达不了行军的目的地哩。”

杨勇安慰他:“不会的,你要有信心。再说,有我在一起哩。”

杨勇和胡耀邦,不仅是浏阳河畔的老乡,而且是浏阳小学、中学的同学和姨表兄弟,杨勇的母亲和胡耀邦的母亲是亲姐妹。他们从小朝夕相伴,亲如同胞一母生。后来,一起参加共青团秘密支部,一起参加十万农军攻打长沙的战斗行列,一起爬在里仁学校的围墙上聆听毛泽东对秋收起义部队所作的鼓舞人心的报告。杨勇十分钦佩表弟勤奋学习的精神和惊人的记忆,胡耀邦的国文和数学成绩总是全班第一。他记忆犹新,有一次,教师让胡耀邦背诵一篇赋的序文,他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他的作文常被教师批上“传观”,在班上当众宣读。

如今,竟然两人在长征路上相遇,一个身负战伤,一个染上疟疾,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杨勇让出自己的坐骑,忍着伤痛,把表弟胡耀邦扶上马,他俩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流,坚强地向前跋涉着。

红军经过英勇奋战,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却遭到惨重损失,由出发时的8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这时,蒋介石集中了五倍于我的兵力,在武宁、绥宁一带阻拦,同时命令广西军阀向西延、龙胜一带追击,企图彻底围歼红军。

在这危急关头,正是毛泽东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

他的主张得到张闻天、王稼祥等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12月占领湘西南的通道之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接着冲破乌江天险,攻占遵义城。当时如果没有毛主席坚决果断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1935年1月7日,中央主力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博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张闻天、陈云,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和凯丰,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军团一级的干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着重批判了王明“左”倾错误统治下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以及李德在军事上的严重错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改组了党和军队的领导,解除了博古的总书记职务和李德的军事顾问职务,选举张闻天为总书记,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有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决定对红军进行整编,中央纵队被精简,各级领导人员大部分充实到作战部队,从而加强基层单位的力量。胡耀邦从“中央工作团”调任红三军团由名将彭雪枫任团长、李干辉任政委的第十三团任党的书记。

彭雪枫领导的十三团,是一个具有同敌人打硬仗、能攻善守、英勇作战的英雄团队。早在1927年就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白色起义,1932年夏到中央苏区,和红三军团五师合并为十三团。在反对蒋介石对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中,有名的“高虎脑万年亭战斗”就是该团配合友军进行的。战斗中,国民党军汤恩伯、攀菘甫两个纵队6个主力师,在7架敌机、几十门大炮的掩护下,气焰嚣张地向我石城县高虎脑防御阵地猛烈攻击。我团指战员顽强地死守阵地,连续打退敌人6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4000余名。敌军死亡惨重,两个师完全失去战斗力。此役使十三团一举闻名全军。

胡耀邦被调入该团任职,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幸。他上任伊始,就经历了激烈的娄山关攻夺战。

当时,蒋介石把重兵往川南调动,贵州境内敌军空虚。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出敌不意,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首先歼灭王家烈在桐梓、娄山关、遵义一线的8个团。

2月10日,细雨霏霏,道路泥泞。红军占领了云南的威信,因渡江受阻,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三军团政委为杨尚昆,参谋长为邓萍,政治部代主任是刘少奇)命令十三团千里回师,再渡赤水,攻占娄山关。

彭雪枫、李干辉率红十三团过水造桥,巧渡二郎滩,再渡赤水河。指战员们心中的敌人,除了王家烈之外,还有自江西出发的尾随其后的周浑元。“打倒王家烈!消灭周浑元!”的口号声,响彻在浩浩荡荡的行军途中。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迅速挥戈黔北,直逼娄山关。

娄山关是雄踞娄山山脉的最高峰,是通向遵义的门户。其周围群峰陡峭,直插云天,中间峰回路转,曲径奇特,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毛泽东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把攻打娄山关的任务交给了红三军团。

彭德怀、杨尚昆又把夺取娄山关的主攻任务交给了彭雪枫、李干辉领导的十三团,同时令张宗逊、邓国清等部配合攻关。

25日,春日和煦,微风轻拂。彭雪枫、李干辉率红十三团配合友军,只用一个小时就击溃桐梓城守敌,占领桐梓城,残敌向松坎方向逃命。

这次战斗后,彭德怀来到红十三团驻地,对彭雪枫说:“娄山关是遵义通向桐梓的大门,贵州北部的要冲。若是我军占领娄山关,无险可守的遵义城,就是囊中之物了。现已得悉敌人向娄山关急进,你团力求先敌进占娄山关!”

彭雪枫牢记彭德怀的教导,回到团部,召集李干辉、胡耀邦等团部领导开会部署,他斩钉截铁地说:“攻打娄山关,关系到红军长征成败的大问题。敌人就像手上的五个指头,我军要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把它割掉。如果娄山关这一仗打不赢,就不可能割掉五个指头。战情十分紧急,红十三团的行动刻不容缓。”

谈到这里,彭雪枫转脸向坐在一旁的胡耀邦说:“耀邦,你是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的,战斗鼓动就靠你发挥威力了。”

“团长有令,我坚决执行。请你放心,我是会竭尽全力做好政治鼓动的!”胡耀邦声如洪钟,一字一顿,像是在临战前宣誓。

战斗打响前,胡耀邦以他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很快拟好了鼓动口号:“同志,为了夺取遵义,必须占领娄山关!”“潇水渡过去了!湘江走过去了!乌江飞过了!苗岭爬过了!一个娄山关,同志们,飞不过吗?同志们,难道飞不过吗?同志们,在这场敌死我活的斗争中,我们一定要发扬高虎脑顽强作战精神,猛打猛冲猛追,不怕流血牺牲,占领娄山关,夺取遵义城,消灭王家烈!”

胡耀邦又带领和勉励全团党团员学会和高唱《高虎脑、万年亭战歌》:

杀啊、杀,冲锋、冲锋!

高虎脑,万年亭,

红军个个都英勇,

杀得敌人尸横遍野,

杀得敌人胆颤心惊,

前进,快前进!

消灭前面的敌人,

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

……

攻击前,歌声响彻云霄,口号声在营房震响。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在连队活跃起来了,这个说:“过去那个陈矮子(陈诚)都不在话下,如今王家烈又算老几?”那个说:“鸦片烟鬼王家烈,我们领教过了!这次捉到他,要缴他的三枝枪(水烟枪、鸦片烟枪、步枪)!”一个连一个连的喊着口号:“攻过娄山关,猛打猛冲猛追,多打胜仗多立功!”

指战员们义愤填膺,摩拳擦掌,誓死攻下娄山关。

桐梓县城距娄山关大约15公里,巨蟒似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公路两旁是悬崖峭壁。突然,前卫营营长莫寿庭跑过来向团部报告,该营在路上碰上8个背煤的人,发现他们神情慌乱,行踪可疑,经再三盘问,他们承认是王家烈部派来的侦探。该营还从俘虏口供中得知,敌人的主力已于昨夜赶到板桥宿营,两个团已出娄山关,其中第六团由娄山关向桐梓县城前进,第十团于当日午后3点钟占领了娄山关。

根据这一情况,团部预料在娄山关外围会与敌遭遇,便把强占娄山关的主攻任务交给了一营,决心集中优势兵力夺下点金山。然后全团一股作气,智夺娄山关。

团部首长彭雪枫、李干辉、胡耀邦等爬上一个山坡,用望远镜极目远望,只见不远处的娄山关上,有一座高大的石碑,上书“娄山关”三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大娄山的苍林褐石,浮沉在茫茫云雾之中。刀削斧砍般的山峰,重峦叠嶂。点金山之高、尖、陡、大,犹似一根擎天柱,直插云霄。缠山绕岭的盘山公路,直穿闻名遐迩的关隘——娄山关。

“好险呀!难怪人们说‘桐梓是大门,娄山关是二门,大门易进,二门难开’,真是名不虚传!”团政委李干辉在50年后向笔者谈及攻占娄山关的情景时,无比感慨地如是说。

彭雪枫手拿望远镜,凝视前方,激动地说:“我们就是要凭借这个天险,叫王家烈寸步难行,插翅难飞!”他又转身对胡耀邦等尾随其后的团里其他领导说,“目前,我红三军团的主力还在桐梓,为了抢关,我团只能‘强攻’了,再加上出奇制胜,一定能拿下娄山关!”

“是啊,我们无论如何要夺取娄山关!党团员的战斗动员就看我的了!”胡耀邦坚定地回答。

红十三团指战员按预定时间抵达娄山关,遭遇战打响了,强攻的第一梯队一营,在第二梯队二、三营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纷纷退回娄山关两侧的工事里,用火力封锁了公路和左翼的山路。

时近黄昏,天上飘着毛毛细雨。敌团长指挥敌军往关下冲锋。红十三团首长命令机枪手率先打倒一排敌人,然后向指战员高喊:“同志们,敌人企图凭借娄山关高地,据险死守待援,最后同我们决战……我们一定要攻上娄山关,全歼敌人!”

胡耀邦在战斗中,一面作政治动员,鼓舞士气,一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头杀敌。

霎时,战士们端着雪亮的刺刀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打得敌人四处逃窜。一会儿,敌人增援部队赶到,双方成胶着状态,枪声炮声响成一片,娄山关的群峰都在晃动。阵地上,一串串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响,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经过连续战斗,红十三团接连打垮敌人6次冲锋。正当敌我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张宗逊、黄克诚指挥红十团从左侧杀向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同时红十一团、十二团积极配合,一同向敌人发起进攻,致使黔军阵脚大乱,纷纷溃逃。经过多次夹击冲锋,红十三团终于按照军团命令,于黄昏攻占了娄山关。

至此,敌吴奇伟两个师大部被歼灭。吴本人若丧家之犬,仅带少数残兵向乌江方向逃窜。当红一军团追到时,他不等败兵过江,为了保命,便下令斩断乌江上小浮桥保险索,把1000余人甩在北岸,成了红军的俘虏。

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连战皆捷,消灭敌人两个师和王家烈的12个团,这是长征以来红军首次大捷,震撼了全团,鼓舞了全军。从遵义到娄山关两次大捷,红十三团杀出了军威。

不几日,红三军团在贵州鸭溪举行了隆重的祝捷大会,庆祝长征以来获得的第一次胜利。

在庆功祝捷的日子里,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三军团参谋长)一起骑马来到红十三团驻地,特意看望英勇善战的指战员,和彭雪枫、李干辉、胡耀邦等团领导一一握手,祝贺他们在娄山关战斗中取得辉煌胜利。

朱德高兴地说:“你们红十三团的同志,一天冲杀十多个山头,夺回了娄山关,扭转了整个局势,为红军争了光!”

周恩来用凝重的江浙口音说:“这次从娄山到遵义,你们红十三团确实打得勇猛出色,为中央红军立了大功!打仗嘛,就是刀枪对刀枪的斗争!英勇善战的团队,就是战无不胜的部队!”

作为红十三团直接领导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兴奋地对彭雪枫说:“你们红十三团一拿上去就打了大胜仗,20多个小时攻下12座山头,打得敌人尸首成堆,血流成河!我军四战皆捷,大煞了王家烈、吴奇伟的嚣张气焰,大长了红军的志气!”

朱德连连点头,笑着说:“是啊,是啊,遵义会议后,我们红军转败为胜,愈战愈勇。早几天,毛泽东还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赞颂红军攻打娄山关的辉煌业绩。”

周恩来激情满怀,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朗诵这首词给大家听听吧。”

顿时,抑扬顿挫的朗诵声在指战员中间回响: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月27日,正当娄山关战斗胜利告捷,红军快速前进的时候,在离遵义不远的地方,胡耀邦和他率领的宣传队在这里待命:一旦部队打垮了敌人的主要抵抗力量,胡耀邦就进城帮助维持秩序。突然天空一阵轰鸣,一群低飞的国民党飞机,向着红军俯冲下来,胡耀邦急忙叫大家迅速隐蔽,可是他自己的右臀部被弹片击中,负了重伤,顿时鲜血直流。

胡耀邦负伤后,被战士用担架抬进遵义的一所教堂里医治,外科医师王彬给他做了手术,但有一块弹片未能取出,一直留在臀部里。身边的一位战友对他说:“耀邦呀,你可是捡了一条命啊!”

胡耀邦本来体弱多病,伤口没有完全愈合,很需要在医院治疗一个时期,但他坚持要随部队出发征战。由于征程劳顿,得不到休养,他的伤口感染,高烧到40度,只得由两名战士用担架抬着他,和大家一路长征。伤势稍愈,他就策马而行。不几天,他便把坐骑让给比他更需要骑马的同志。他不顾伤口隐隐作痛,坚持与大家一道徒步行军。

经过伤病的考验,胡耀邦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革命信仰更加坚定,他无限感慨地说:“我已经把死亡置之度外了。”

在娄山关战斗中,原五师政委钟赤兵和参谋长孔宪权,身负重伤,腿被打断。他们的勇敢精神和顽强意志,深深地感染了胡耀邦,使他深受感动。当时部队没有麻醉药品,钟赤兵硬是咬紧牙关,让医师锯掉一条腿。他坚持不掉队,坐担架行军。他很快伤愈,可以骑马了,用一条腿在马背上翻上翻下,跳跃自如。

孔宪权在战斗中胯骨被打碎了,手术后伤口很难愈合,他坐了两个多星期的担架,一直到赤水河畔的毕节专区黔西县,才被留在当地养伤。胡耀邦回忆这些情景时,激动地说:“孔宪权使我整夜睡不着,他在睡梦中老是喊:杀!杀!杀!每当想到战友们身负重伤都如此坚强,我就从来没有想到过死。别的出路是没有的,别无选择,我们只有顽强地战斗下去,才有出路。如果我们不战斗,无论怎样,我们都会被敌人杀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血战到底!”

胡耀邦伤势刚愈,便担任了红三军团直属收容队队长,同时负责民运工作和青运工作。行军中,他随时将伤病老弱和一时掉队的人员组织起来,互相照顾,鼓舞斗志,勉励大家克服行军途中各种艰难险阻,树立永不掉队的信念,百折不挠地跟着大部队行进在漫漫征途。

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四川时严重缺粮,胡耀邦负责红三军团某部的筹粮工作。有一次在贵州某地,胡耀邦向一位彝族部落首领筹粮,那位首领坚持说没有粮食。精灵的胡耀邦发现,那位首领在与他谈话时,眼睛老是盯着一个地方。胡耀邦于是认定这里有粮食,而且就藏在首领不断盯着的地方。经过耐心说服,终于为部队筹集到一大批粮食。胡耀邦在长征中筹粮的事迹很突出,红三军团将他的事迹报告了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瓦窑堡的总结大会上表扬了胡耀邦。在延安,毛泽东与胡耀邦有了更多的接触。毛泽东酷爱读书学习,也特别爱结交好读书的人,而胡耀邦也酷爱读书,因此毛泽东多次表扬胡耀邦能刻苦学习,并且非常注意教育和培养胡耀邦,见了面总是热情地叫“小胡”,询问他的学习工作情况,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指导。

前进征途是异常险恶的。为了在运动中歼灭围追堵截之敌,红三军团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连战连胜,后又穿过野兽成群的泡桐岗,占领天全河,再经宝兴翻越邛崃山脉,来到一座海拔4900多米的大雪山下。

一路上,年近20岁的胡耀邦,作为参加长征的32名共青团中央委员之一,不顾伤口疼痛和身体消瘦,以充沛的精力和对同志的满腔关爱,沿途悉心照料老弱病伤的同志,艰难行军,不使同志掉队。每当见到掉队的人员,胡耀邦总是上前安慰,嘘寒问暖,向他们讲清“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鼓励他们坚忍不拔地走到目的地。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感染着每个收容者。部队来到夹金山下,只见山上皑皑的积雪覆盖着连绵起伏的山峦,恰似昂首呼啸的银龙,奔腾飞向天际。在夕阳余晖照射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胡耀邦带领大家高唱着在当地流行的一首民谣,霎时,嘹亮的歌声在山谷中回响:

夹金山,大雪山,冰封雪裹银龙翻。

鸟儿飞去从无还,平日无人敢登攀。

夹金山,大雪山,盛夏登山身穿棉。

口喝姜汤手拄棍,喇嘛庙里求神仙。

6月15日上午,在洪亮雄壮的军号声中,收容队的工作人员,在队长胡耀邦的带领下,互相搀扶着,拄着木棍,一步一个脚印地跟随红三军团主力部队,浩浩荡荡地向夹金山进发。

翻越夹金山,接着又攀登梦笔山。爬到山腰,胡耀邦臀部伤口处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但他不吭声,始终坚持照料体弱多病的同志,常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引起阵阵欢笑声。

红三军团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时,胡耀邦带领收容队员模范地执行少数民族政策,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里气候变化无常,土地贫瘠,满目荒凉,老百姓苦不堪言。部队在藏区驻扎几天,胡耀邦与队员们向当地群众宣传“红军为穷苦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加上他以身作则,对老百姓做到秋毫无犯,深得少数民族的欢迎。

胡耀邦率领的收容队战士,克服比大部队更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闯过重重难关,向毛儿盖进军。

这时,张国焘对川陕根据地和整个革命形势作了悲观估计,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1935年三四月间渡过嘉陵江、涪江、岷江,到达理番、懋功一带。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6月26至28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以创建川陕甘苏区。会后,毛泽东率领部队接连翻越长板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松潘附近的毛儿盖。

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的沙窝召开会议,就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作出决议,并决定兵分两路北上,到抗日第一线,遂将部队编为右路军和左路军。右路军由徐向前、叶剑英、陈昌浩率领,包括一方面军之一、三军团,中央直属队及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军。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毛泽东、周恩来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由张国焘率领,包括四方面军之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及一方面军之五、九军团。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

8月21日清晨,晨曦初露,金风轻拂,右路军后卫的红三军团在彭德怀军团长和杨尚昆政委的率领下,向茫茫无垠的大草地进军。胡耀邦带领收容队的战士步履艰难地行进在大部队中,他一面帮助体弱伤病的同志拿东西,一面鼓励大家鼓足勇气,不怕千辛万苦,穿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一段行军。红军要经过的这块草地,是一块纵横数百里,没有房屋,没有牧民,没有羊群的一片大沼泽地,被深草覆盖着。

是日,部队行走了40余里,进入了一望无垠的草地。胡耀邦举目远望,不禁触目惊心!只见草地茫茫苍苍,阴森迷蒙,雾气缭绕。草中河沟纵横,黑水横流,一片泥沼泽国。草丛里积水,呈现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这里没有石头,没有树林,更没有人烟,有的只是一丛丛足有数尺高的青草。走在上面,稍一不慎,就会陷进泥潭里不能自拔。胡耀邦常常提醒大家,必须踏稳前脚提后脚,一脚一脚地走好,千万不能误入泥潭,更不能误饮含有毒素的黑水。

草地的天气是娃娃脸,说变就变。早晨浓雾蒙蒙,天昏地暗,中午狂风大作,吹开积云,天空忽然晴朗,射出万道阳光;可是到了午后,乌云密布,气温骤降,不一会,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时近黄昏,由于暴雨的袭击,河水挡住了去路,部队只能在一个稍高的小坡上宿营。

每当宿营时,胡耀邦不知疲倦地忙开了:时而为患感冒者送姜汤,时而为体弱者送温水烫脚,时而为脚痛者挑脚泡。他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哪位同志有困难,他那矮小瘦削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面前,难怪大家说他对同志有大海一样的深情。

长征时任红十三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部长、上将张爱萍在《丹心耀日,矢志兴邦》的纪念文章中回忆道:“耀邦同我们一起在草地里跋涉。草地里布满沼泽,险象丛生,天气变化无常,又缺少吃喝。但耀邦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他常对指战员说,草地景色美不胜收,草地里的月亮也比草地外的大,不好好欣赏欣赏,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啦!他协助我这个政委做了不少细致而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

经过7天的艰难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右路军终于走出了草地,接着向班佑、巴西、阿西一带前进,在包座河边的救济寺,消灭了胡宗南一个师。尽管右路军仅剩下七八千人,但至此,完全走出了被称为死亡地带的草地,再一次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魔毯”般的草地没有成为红军的陷阱,上下包座也没有成为红军的生存障碍。

9月,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右路军从巴西出发,渡包座河,沿白龙江前进,跨过栈道,攻克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到达甘南岷县、西固(今宕昌)间的哈达铺。这时,敌人急忙拼凑二三十万人马,妄图在渭水堵击。红军在哈达铺休息两天之后,故作向天水前进的势态,诱敌将主力集中天水。红军乘虚以急行军自武山、漳县之间顺利渡过渭水封锁线,相继占领榜罗镇和通渭城。

金秋十月,右路军经过回民区,连续突破会宁、静宁之间的封锁线和平凉、固原之间的封锁线,击败敌4个骑兵团的追击,翻越六盘山高峰,终于抵达陕北根据地之吴起镇,与陕北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领导的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至此,中央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穿越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翻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攻破62座大小城镇,经过300余次战斗,突破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熬过368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终于胜利完成富有历史意义的史诗般的长征。

胡耀邦在长征中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疾病和伤痛的折磨,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经受了死亡的严峻考验,增长了才干。在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大会上豪迈地说:“当今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长征,我们应该从红军长征中吸取勇气、力量和智慧,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到达陕北后,胡耀邦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宣传部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