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要读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厚度来

许志功

2014年01月13日09:57    来源:《许志功讲学录》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百年历史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理论表现,是用新思想、新语言写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从这个角度来把握,更能体会出它厚重的历史感。 党的十五大报告站在世纪的高度来看待和评价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强调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为了救亡图存,多少仁人志士苦苦地进行探索,忘我地进行抗争,结果都失败了。在这众多的仁人志士当中,最为杰出的是孙中山,他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纲领,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发生了本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尽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封建专制制度不是出路,实行资本主义亦非良策,唯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马克思主义要解决救中国的问题,必须使自己和中国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这个任务,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使中国发生了本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1956年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首,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发生了严重失误,没有能够解决好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这样,形势就迫使我们党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局面,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开辟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我们党干的就是这件事。其结果是:在实践上,开始了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既是这百年历史第三次巨变的理论指导,又是这百年历史第三次巨变的理论表现。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走过了一百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一百五十年中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飞跃。每一次飞跃都是同重大历史课题的解决相联系的。 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的历史性课题是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他们通过对人类向何处去的研究,发现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造了历史唯物论;通过对资产阶级向何处去的研究,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创造了剩余价值学说。正是这两大研究,两大发现,两大创造,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而为无产阶级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从无到有,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飞跃。 有了马克思主义,就要把这一理论变成实际,由理想变为现实。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来看,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所面对着的重大历史课题,就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实际,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他们通过对这一历史课题的解决,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建立了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怎样搞?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虽然作了大量探索,有着非常丰富的深刻思想,但是并没有找到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有过凯歌高奏的辉煌年代,但是到本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却陷入低谷,遭受了重大挫折。我们对这样一个挫折加以反思,说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课题。邓小平通过深入的思考、多年的实践,解决了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责编:张湘忆、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