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雄
许志行:毛泽东培养的业余作家
如果说叶德辉是因毛泽东在讲话中偶然提及而引发出上述轶事的话,那么,许志行则可以说是毛泽东直接培养过的一名苏州籍的业余作家。
许志行(1902~1983),原名潘祖圣,因家贫幼年出赘许家,而改姓许,名志行,苏州市吴县东山镇北望人。近代作家、教师,他是和毛泽东有兄弟情谊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毛泽东培养起来的业余作家。
1902年5月,许志行出生在东山北望村,原有兄妹3人,后来,妹妹被迫弃于育婴堂。7岁时,他随母亲迁居浙江海宁县袁花镇,同早年在那里经商的父亲一起生活。3年后,母亲不幸亡故,父亲将他入赘许家,改名志行,进海宁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但他14岁就辍学了,被送到嘉兴一家酱油店当学徒。因顶撞老板,只得逃回家中。4年后,18岁的许志行又被家人送往湖南长沙一家五金店当学徒。
1919年12月中旬,许志行又从长沙五金店逃出,沿途流浪,在一座破庙中栖身。一天傍晚,在庙中同带队正要去北京请愿的湖南公民驱张(张敬尧)团团长毛泽东相遇。许随毛泽东他们同行,先到了武汉,又一起搭乘长江轮到了上海。毛泽东他们要去北京请愿,因而替许志行买了一张到硖石的火车票,临行毛泽东还给了他7块银元作路费。
1920年秋,许志行历尽周折,来到长沙找到了毛泽东,被安排在“成人失学补习班读书”,他生活与读书的一切费用均由毛泽东供给,并同毛泽民、毛泽覃一起学习。许志行白天在补习班上课,晚上就在毛泽东房内自修,杨开慧多次替他缝补衣裳。暑期中,许志行还随泽民、泽覃回韶山冲过暑假。1922年,经毛泽东介绍,许志行和毛泽民、毛泽覃一起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7月,许志行离别长沙,回到杭州,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间,他开始写一些小文章,投报纸副刊发表。1924年到1928年,他在沈雁冰、郑振铎主编的新文学期刊《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孤坟》、《师弟》、《一个青年》等10多篇自传体小说,为当时文坛所瞩目。结集为《孤坟》小说集出版,著名教授俞平伯为之作序。
1926年春,许志行应毛泽东之邀离开学校到了广州,毛泽东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担任宣传部交通局助理干事,负责上海“交通局”的联络工作。其间,许志行还进过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任过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机要秘书及秘书处共产党支部书记。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志行于8月离开武汉,到上海、杭州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回海宁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同党组织失去联系。之后,许志行曾两次去长沙、湘潭寻找毛泽东,可惜均未寻到。
1928年底,许志行经人介绍到厦门集美中学、汕头友联中学教书。1930年至河北省定县任铁路员工子弟小学校长。1935年去温州第十一中学任教,曾因带头声援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入狱,经师生营救出狱。1936年加入中国文艺家协会。抗战爆发后,许志行长期以教书为业,在各地中学教语文,一直到全国解放。
1955年6月10日,许志行给已任党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写信,汇报自己20年来从教、从文情况。1956年1月25日,他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回信。
毛泽东的回信是落款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缄”专用信封。上面用毛笔竖写着:
“上海广西北路格致中学
许志行先生
毛之可”
“毛之可”估计是毛泽东为方便寄信而使用的化名。
“志行兄:
十月八日惠书业已收到,甚为感谢,迟复为歉。现在是寒假,如果你愿意,可以来北京一叙,到中南海找叶子龙。暑假可去韶山。
祝好!
毛泽东
一九五六年一月十六日”
恢复联系后,许志行又连续同毛泽东先后通过5次信,毛泽东也每次亲笔复信,对他进行鼓励。1957年6月21日,许志行应毛泽东之邀到了北京,22日下午6点半,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许志行,两人共进晚餐。晚餐后,毛泽东亲笔手书便函一封,交与许志行,嘱许前往韶山时面交韶山乡人民政府。
信封为中有红色条框的旧式信封,毛泽东在上面亲笔开具道:
“面交韶山乡人民政府
毛之可”
全信如下:
“韶山乡人民委员会,生产合作社委员会,各位同志:
许志行先生是我的朋友,他现在是上海学校的教师。他在几十年前曾在湖南读书,并且到韶山住过一个星期。他现在再到你们那里来看看,请你们以朋友的态度,接待他,告诉他一些事情。
问候你们!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1957年7月2日,在毛泽东亲自安排下,许志行赴韶山做客,至15日返京后回沪,历时13天,受到了韶山人民的热情欢迎。
1964年,许志行因中风在上海师范学院退休。1983年6月11日在沪去世,享年81岁。1992年的《吴县日报》上,杨维忠、薛利华俩先生曾以《和毛泽东有兄弟情谊的人》的题目,介绍了故乡的这位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