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治德
和邓小平同船出国
现在一般认为,冉钧是和聂荣臻一同赴法勤工俭学的,但从上述史料可知,这是错误的说法。事实上,冉钧是与邓小平同船赴法的。1987年,在冉钧故里修建烈士墓前夕,邓小平向中共四川省委亲笔写了证明材料,称“冉钧同志是我留法时候的同学”。
1920年8月27日,冉钧在重庆太平门码头登上“吉庆轮”,经过七天七夜来到上海,9月11日,他与邓小平等84名赴法学生同乘“盎特来蓬”号法国邮船从上海启航,途径香港、西贡,于中秋之日到达新加坡,在那里过节后再经过科伦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等地,抵达法国马赛港,几经辗转,历时50多天,终于在1920年10月下旬到达巴黎。
冉钧抵达巴黎的第三天,即入果洛中学补习法语。9个月的法语补习后,所带经费告罄,他不得不退学,到施耐德工厂做临时工,后来考入巴黎亨罗汽车厂当技术工人,生活有所好转。正是此时,冉钧结识了赵世炎、周恩来、李富春、李立三、刘伯坚等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并与他们一起研究革命理论,组织群众团体,投身革命斗争。
1924年9月22日,冉钧与聂荣臻等第三批旅欧支部骨干成员一起离开法国,经过德国并在柏林“红色战线”工人家庭住了一个多星期,再经过汉堡到北方的港口坐船到苏联列宁格勒(彼得堡),10月份开始了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留学时光。莫斯科东方大学是一所培养东方革命干部的政治学校,学习的课程有十月革命史、俄共(布)党史、世界革命史、工人运动史以及政治经济学等。中国学生上课时,由王一飞作翻译,李大钊曾亲自讲授历史课。根据聂荣臻元帅秘书周均伦将军提供的莫斯科档案馆旅莫S.Y.(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资料,聂荣臻当时用名“聂云臻”,担任第六小组组长;冉钧编在第四小组,组长潘家辰。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