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
“你们就是叫我脱离群众!你们说,是不是把群众赶跑了?”
彭德怀原本没有逛名山大川的习惯,因为他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国家和群众的事情上。休闲游览只有一次例外。那是1956 年夏的一天上午,他经不住警卫员景希珍的撺掇,才同意去游人如织的北海公园转一转。于是,景希珍立即按规定把首长下午要去北海公园的事报告了警卫部门。傍晚,当汽车驶到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时,穿着便衣的彭德怀就让车停下,然后他和警卫员步行朝公园走去。到门口一看,只见一块大牌子上写着“休息”两个字,几个干部和公安人员早已等在那儿,把彭德怀迎了进去。彭德怀刚走了几步就停下来,质问景希珍:“你搞的什么鬼?”
景希珍这才隐隐约约有了察觉,因为偌大的公园里看不到几个人,而这正是自己给警卫部门的那个报告引起的后果?但他还想辩解:“牌子上写的不是休息吗?”彭德怀反驳说:“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
彭德怀不仅冲着警卫员,也冲着跟在身后的公安人员说:“你们就是叫我脱离群众!你们说,是不是把群众赶跑了?”当几个公安人员说明他们是奉了上级指示才闭园接待首长的情况时,彭德怀怒气更甚:“为什么要这样?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种规矩,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决不能有!”他愤而转身走出公园。在路上,他还狠狠地瞪了景希珍一眼:“我以后再不逛公园了,免得老百姓背后骂我的娘!”
“不搬了。这里房子多,应当给家口多的同志住。”
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彭德怀从朝鲜回国,住进了中南海永福堂。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但在一部分干部中,也出现了铺张浪费、追求名利和贪图享受的不良倾向。对此,彭德怀很有看法,并首先对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敲起了警钟,提请全党“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永福堂是个小四合院,又窄又旧,前面归另一家居住,东、西两厢除了正上中学而和彭德怀一块儿住的侄女住一小间外,其他的都是公用。所以他的住处拥挤不堪,他的一间屋子是办公、会客两用;饭厅中间摆了一张桌子,围坐着吃饭时,四周就不能走动了。其他侄儿侄女们来了后没地方住,只好搭地铺睡。那时北京住房还不像现在这样紧,管房子的部门看到彭德怀的情况,就在什刹海附近另找了一个大院子的住处,房子两层楼,比较宽敞。秘书说:“这院子适合办公,离浦安修同志上班的北师大也近些。”彭德怀看了院子却不说话了。侄女问他:“搬不搬?”彭德怀反问了一句:“你想搬呀?”侄女回答:“当然啦,永福堂那个地方多挤呀。特别是我房后那个卫生间,大家共用,我是女孩子,多不方便。”
彭德怀听后,毫不犹豫地说:“不搬了。这里房子多,应当给家口多的同志住。咱们家没有多少人,不用住这么宽。再说,住在中南海里面,门口有个站岗的就够了。搬到这里,又要搞个警卫班,那不是增加国家负担吗?”当时,彭德怀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可谓名高位重。可是他从来没有利用职权牟取过任何私利,从来不允许家属利用他的名位与职权搞丝毫特殊化,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公私分明。
彭德怀的侄女上学后一直享受供给制待遇,1954 年,国家和军队干部实行薪金制,干部子女上学改由家庭负担。由于她是烈士的女儿,学校按规定继续供给,并为此写了信让她带回家。侄女十分高兴,一回家就把信交给伯伯彭德怀说:“今后还是国家供我上学。”谁知彭德怀一听就说:“不,你上学我应该管。”说着拿起铅笔就在信头写道:“不要国家供给,由我负担。”
随即,彭德怀叫侄女把签署了他的意见的信交给学校。从此,他用自己的薪金供侄女上学,一直到她上大学。
“丢了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丢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1958 年和1961 年,彭德怀曾两次回到湖南,在湘潭、平江等地进行调查研究。他全心全意关心群众疾苦、情系民情的一言一行,给当地农民及党员干部留下深深的印象。
1958 年12 月,彭德怀第一次回到湖南湘潭家乡调查。在省委书记周小舟陪同下先后到乌石、韶山、平江等地深入调研。在参观平江县工农业生产展览馆时,他吃惊地发现有两个数字竟然是颠倒着公布的:把收成最好的1957年的粮食高产数字,公布为1958 年的产量;而把1958 年较低的数字,说成是1957 年的产量。彭德怀后来忆及此事还感叹地说:“如此造假,真令人害怕!”在全省一处接一处马不停蹄地调研期间,他白天走访,晚上座谈,亲眼看到了农村的现状,取得了第一手材料。他深感小高炉炼铁代价太大,不是发展方向。在敬老院里看到老人吃瓜菜,冬天睡篾席,盖破被,他忍不住说:“这是什么幸福院,有名无实!”那里的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住校,但学生的口粮不够吃。他对陪同的省委负责人说:“学生的口粮少,生活差,还是放到家里由父母照顾好一些,不然,这样下去,会把小孩子的身体都弄坏的。”
回京后,他如实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反映了问题。在1959 年的庐山会议上,他先后7 次在小组会上发言,反映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于7 月14 日给毛泽东写去一封信,在会上产生巨大影响。
针对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深思究因后在1961 年1 月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此后,毛泽东不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且还积极推动和领导全党进行调查研究,使1961 年真正成为“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6 月15 日,中共中央下发“农业六十条”,纠正一些过“左”政策,进一步解决平调问题和公社规模偏大等问题,取消公共食堂。被罢职后的彭德怀得悉后十分高兴,认为这对转变干部作风、纠正实际工作中“左”的错误、贯彻落实党的“八字方针”都有重要意义。他坐不住了,想到农村做些调研,他说:“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为人民说话。”他马上提笔向毛泽东写信请求批示。
随即,经毛泽东批准,1961 年严冬,63 岁的彭德怀又一次回到湖南湘潭老家进行农村调查。12 月13 日黄昏,风雪交加,寒气袭人。彭德怀在湘潭锰矿招待所走廊中神情凝重地四处瞭望着、沉思着。随后他把当地派给当向导的《湘潭日报》记者戴鼎叫来,仔细询问了解起基层情况来。
其中,谈及当时有失偏颇的一些做法和效果时,彭德怀满含忧虑、极有针对性地剖析说:“群众最通情达理,我们解放才10 来年,吃饭、穿衣、办事都要首先想到农民,丢了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丢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瞎指挥、盲目冒进,建不成大业。要不是党中央、毛主席纠正得及时,损失会更大。”12 月14 日,彭德怀去鹤岭大队调查。听取大队党支部书记周桂华和大队秘书、民兵营长等汇报以后,请他们把全大队从1956 年至1959 年4 年间的变化情况,包括人口、粮食生产、农林牧副渔业收入、群众生活和疾病等情况逐年加以对比,从中找出发展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周桂华谈到“五风”问题时说:“我们全大队有367 户人家,生活困难,没有饭吃,有水肿病的占全大队总户数的30%。大炼钢铁时,全大队拆屋2000 多间,占总数的37.7%,我家5 栋屋全部被拆掉。”彭德怀诙谐地说:“那是你共产党员带的头嘛!”大家都笑了。随后,彭德怀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经常讲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们一定要牢记啊。”
彭德怀一路匆匆,深入农户问寒问暖,看完这户又走那家,认真调查民情。低调朴素、平易近人的彭德怀对未能认出彭元帅而连连道歉的老乡和蔼地说:“彭元帅进了乡,不也是和大家一样吗?普通一人嘛!”
彭德怀这次回乡调研历时50 多天。他每天冒着酷寒往返跋涉十五六公里山路,深入乡村、农家走访,调查座谈、接待乡村干部及农民2000 多人,白天接待来访群众,外出调查研究,并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坐在油灯前,亲手写了4份农村调查材料。除了分发省、地、县委以及有关区委或公社外,并将一整套材料交中央办公厅转呈毛泽东。这些材料为党和国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彭德怀根据此次回乡的调查情况,对湘潭的工作特别是对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作了具体指示。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