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彭德怀

孟红

2014年04月08日09: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比我想象的还要困难,人民群众怎么过呀!”

彭德怀身居高位、“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依然克己奉公、与人民共同奋斗,能够如此廉洁奉公;那么,事随境迁,庐山会议之后,他的处境完全突变即“身退江湖之远”时他愈发心忧天下,严于律己,与人民共命运。1959 年秋天,几乎与庐山会议同时,侄女考上了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她在向伯伯报告这个消息时,得知庐山会议对他的打击后哭了,伯伯彭德怀却显得非常冷静。在送侄女去上学的那天晚上,他一再嘱咐她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一次探亲中,侄女向不能远行又急于了解情况的伯伯彭德怀讲了一桩刚刚经历的事情:她从西安上火车回北京,上车前买到几块点心。手提点心正准备上车时,突然一个饿急了的人朝她扑来,一把抢去点心,往上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就站在她跟前慌忙吃起来。她被惊呆了。看到这一情景的警察走过来,他的心情显然是矛盾的,问她,点心还要不要?她摇了摇头。

听完侄女的这一故事,彭德怀不由自主地锁紧了眉头,因为他是懂得饥饿之苦的。侄女又对他反映情况说:有个同学探家回来后哭着说他家饿死三口人。我们不信,还批评他“右倾”。后来指导员作了调查,证明他说的是实情,我们便向他道了歉。

彭德怀听后难过地说:“比我想象的还要困难,人民群众怎么过呀!”他的两眼涌满了泪水。侄女对他说:“当初照你的意见办就好了。”他马上不以为然地说:“我的意见真错了就好啦,老百姓就不会吃苦了。”可见他在庐山的预言不幸而言中了,但是他没有为自己的“言中”而宽慰,而是为人民的不幸而痛心。他心急如焚,常形容自己是“热锅上的蚂蚁”。他为闲居而痛苦,说:“我是个吃闲饭的人,不能为人民工作,简直是造粪机器。为我一个无用的人配备了秘书、警卫员、司机、炊事员和锅炉工人,还有警卫班,这不是浪费吗?还不如叫我到一个生产队去,我愿立下军令状,把生产队搞好,改善人民的生活。”

当然,彭德怀是不能离开吴家花园的。于是便在吴家花园开荒种地,竭力劳动。他真诚地希望,通过劳动一来了解农业情况,二来减轻国家负担。此外,为了与人民共度时艰,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就是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他对侄女说:“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我别无办法,节约还是可以做到的。”特供猪肉他买得很少,供应的好大米、面粉经常让给别人吃。自己种的萝卜、白菜和红薯丰收了,他就算给家属听,一厘地萝卜收多少斤,一分地白菜能收多少,三分地红薯能顶多少粮食,这一切能给国家节省多少开支……在吴家花园生活的日子里,他的心情自然是压抑的。然而他对民间疾苦更加拳拳在心。他曾向侄女提及,庐山会议时,遇到一位服务员正在为家庭生活困难而哭泣。当时他就表示,要每月资助这个服务员20 元钱。但未曾料想几天之内自己被打成“反党分子”,不能履行诺言了。“那样又要说我收买人心啦,肯定会连累他。不知他如今情况怎样?”言下之意不胜牵挂。侄女忍不住说了他一句:““全国困难的人多啦,你管得了那么多吗?再说你现在又是这种情况。”

彭德怀没有理会侄女的话,还是叹息不已,过了一会才说:“只要力所能及,我还是应当办的。”

“老百姓穷得连裤子都没的穿了,你却住大瓦房!”

彭德怀在1965 年被秘密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攀枝花,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数百个日日夜夜。其中发生了彭德怀在体察三线地区老百姓生活时的一个插曲,展现了他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

一天,彭德怀在渡口(今攀枝花市)特区钢铁基地总指挥部同志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仁和镇视察民情。他夹在赶场的人群里,东瞧瞧西看看,不断地问着各种东西的价钱,在这条极不起眼的乡村小街上,一逛就是一个多小时。特区陪同的同志怕他累了,就找了一个熟悉的地方,让他进去休息。

这是当地一位公社干部的家,就建在这条小街上。房子是用当时稀少的钢筋水泥和红砖垒成的,屋上的瓦也不是当地的小青瓦或油毛毡,而是建三线工厂的那种大块的新式红瓦。两个房间分左右而建,中间是一间堂屋,收拾得很干净。彭德怀一行进去后,就安排在堂屋坐下来休息。房主穿着深色的中山装,身体有点发福。女主人穿着流行得体。喝过主人招待的热茶,彭德怀就起身在屋子里转一转,连说不错不错,乡亲们的生活水平现在是提高了。特区陪同的同志说:“全靠搞大三线建设,才把这里的生产、生活都带动起来了。这里由于交通不便,老乡过去穷得很,一家几口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彭德怀问那位公社干部:“你们公社里像你这样的人家有多少?”公社干部答:“自打三线建设以来,这大山里变化太大了,像我这样的人家,现在恐怕也不少了吧。”又问:“我问的不是你们这些公家的干部,而是你们这里的老百姓。”答:“那也是有不少的变化吧。”再问:“我说同志,我要问你,他们是怎么个变法,是变好了呢,还是变得更坏了?”笑答:“你这位首长也真是,当然是变好了哟,哪有变坏的。”彭德怀听后高兴地说:“这就好了,我们三线建设的工厂,都摆在寸草不生的山坡上,不与农民争土地,同时又给农村带来了电,带来了方便的交通,经济也流通起来,农民山货也卖得出钱来了,农民自然拥护我们。”

接着彭德怀提出到附近的农村去转一转。公社干部说:“好,我带首长们去看一看。”走进了一户有着三间大瓦房的蔬菜专业户家。这的确是一户不错的人家,漂亮的堂屋里挂着毛主席像,家里除了收音机、缝纫机,还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彭德怀很有兴趣地问着他家里的生产和收入情况,主人都一一作了回答。最后,彭德怀坚持还要顺着山路走,到前面一户茅屋里去看一看。

老乡一见好几个人,里面还有公社干部,忙说:“同志哥好。”彭德怀一边回应着,一边就要朝屋里走。老乡见了,慌忙跑过来,一下子拦在大门前。这时,那个公社干部走过来说:“彭主任,老乡不允许我们进去,我们还是别进去吧。”

彭德怀对老乡笑道:“怎么,你家里有金银财宝?”老乡苦笑着说:“哪里有那些东西,我是怕同志哥进去了不方便。”彭德怀说:“没什么,我们进去看看就走。”老乡只得将彭德怀一行让进屋里。屋檐很矮,彭德怀要低着头才能进去。到里面一看,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停了一会儿,才看清屋子里有一张简陋的床,上面有一条破被,几个蓬头垢面的女人用被子盖着自己的下半身。彭德怀直朝床沿走去。几个女人一见这个陌生男人走来就吓得连连后退。老乡忙过来介绍:“这年纪大的是我的母亲,这中年妇女是我的婆娘,这个13 岁的女孩子是我的大女儿。”

彭德怀朝她们点着头,要过去与她们拉家常。几个女人顿时吓得哇哇乱叫起来,用那条破被紧紧地裹着身子。彭德怀不知道她们为何如此,还以为自己违反了当地风俗,就连连向主人道歉。这时,特区陪同的同志走过来,将彭德怀拉到一边,让那个公社干部帮助“解释”。公社干部将彭德怀拉到门外轻声说:“首长,那床是不能靠近的。”彭德怀问:“为什么?”公社干部答:“那床上的女人都没有穿裤子。”问:“她们为什么不穿裤子?”答:“这是当地人的一种习惯。”问:“你是不是当地人?”答:“是。”问:“你老婆是不是当地人?”答:“是。”彭德怀一下子火冒三丈,大声吼道:“刚才我们到你家里的时候,你老婆为什么要穿裤子!”

彭德怀立刻找老乡来问,原来这家人因为太穷,全家人只有一条破裤子,平时谁外出谁穿,今天他到地里干活穿了,几个女人就只好都缩在床上的破被子里。

彭德怀听后十分生气,对那个公社干部厉声说:“老百姓穷得连裤子都没有穿的了,你却在镇上住大瓦房,你能住得安心,你尽把小镇四周好的人家让我看,这不是在自己欺骗自己吗?同志,不是我批评你,浮夸风、虚假风害死人呀!公社里还有这样穷苦的老百姓,你这个当官的倒先富起来了,过上好日子了。这在国民党里做官可以,但在共产党里做官就不行!如果我们当官的自己先富起来了,而不去管那些穷人,这就违背了我们当年革命的宗旨,人民就不会再拥护我们,我们自己就要垮台的!就是我们富足了,为官之人也要注意节俭,节俭养性,奢侈丧德,这是封建皇帝朱元璋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有的人还不明白。升官发财,这是过去的国民党。当官不发财,一心为人民谋利益,这才是共产党。否则就不是共产党,或者说是假共产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