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探索创新及启示

樊宪雷

2014年05月04日14: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邓小平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进行的探索和创新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与邓小平不断探索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农村经济政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回顾邓小平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道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是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实际上也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每当农村经济进入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总能根据农村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对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给予指导和部署。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改革开放后,在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程中,邓小平又多次强调要根据农村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他说:“不论搞农业,搞工业,搞科学研究,搞现代化,都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所有在一个县工作、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在大队工作的同志也要根据一个大队的条件,搞好工作。”[ 《邓小平思想年谱》,第77-78页。]而且认为,如果不实事求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

任何政策都是基于当时的具体条件而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已有的政策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不适应、不符合新的实际需要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现实,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正如邓小平多次强调的:“我们每走一步,都兢兢业业,大胆细心,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就做些调整,使之符合实际情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3页。]这样,我们政策才能持续、健康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要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善于及时发现、总结群众的创造并加以推广,这是我们制定农村政策的活水源泉。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在没有任何先验的理论和模式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只有从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形成正确的认识后,才能在现实中真正地发挥指导作用。在探索农村改革政策的过程中,邓小平总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积极总结农民的创造和农村工作中产生的经验、措施,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从实践层面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这两项最为重要改革,都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邓小平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及时地发现并总结了这些源于农村实际的发展经验,并将之上升为理论政策,推广开来,应用于实践。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乡镇企业容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的创造。”[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

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实践者,在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智慧;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只有放开农民的手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才能够探索出适合当地情况的发展路子,找到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只要这些办法是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的,领导机关都可以拿来研究、总结,这样就一定能够制定出为农民所接受、对农民有帮助、对农村发展有益处的方针政策。

(三)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是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口的80%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80%的人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会是安定的。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和其他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80%的人口贫困的基础之上。”[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邓小平认为:“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3页。]“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说起农村的改革,邓小平曾说:“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正是因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让农民看到了劳动的实惠,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短时间内就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改革事业才顺利进展。后来,农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又进一步探索,相继推出了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决策,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深入发展。回顾农村的改革开放,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力下放给农民。”[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0页。]确是精辟之言。

如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策后,在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怎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邓小平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经验,当有所借鉴。

(原载《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