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凌
二、江泽民思想中对青年“严”的思想方法
江泽民指出,对青少年要“严”,要热情帮助,要有批评,就是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对青年要“严”的工作思想,就是要对青年有所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求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西方一些思潮的影响,青年的价值观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社会上一些关于价值观的热点讨论与批判,也逐渐影响到了青年群体,比如人的价值在于人本身,在于个人的自我完善,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再比如于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这是一种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等等。针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的现象,江泽民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其目的在于“增强青少年抵御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参见《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72页。]
此外,江泽民还反复强调,青年人要在政治上时刻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坚守无产阶级思想阵地。他说:“香港来的人讲,上海、北京的黄色书摊比香港还厉害,这是要贻害子孙后代的,对青年人腐蚀很严重。‘扫黄’,不单单是收他的书摊,首先是要挖他的根。他的那些黄色书刊是从哪里来的?对于思想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要去占领。这是千真万确的。”[《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89年10月7日。]
如何使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泽民在1989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青年,要把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乱了的思想观点一一纠正过来。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人的头脑,并教育他们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才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见《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89年10月7日。]
第二,弘扬爱国主义,要求青年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实现人生价值。
80年代后期,国内社会中出现了盲目推崇外国文化、外国思想的不良风气,特别是在青年人范围内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程度比较大。针对青年群体中存在的这种倾向,江泽民指出,“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 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人民日报》1989年9月30日。]“有的人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宣传那套‘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崇洋哲学,在他们身上,一点民族气节的影子也找不到”[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248页。],“有的人只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就以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外国盲目崇拜,对祖国妄自菲薄。有的人甚至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丧失国格、人格,不惜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82页。]。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抨击。他指出,“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过去饱经忧患的历史,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历史,不了解,不熟悉。”[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247页。]他强调要克服这种不良思想,必须让青年人了解中国的近代史。同时,江泽民提出了党在加强青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向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加强国情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8页。],只有让青年人懂得中国的历史,懂得党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受尽列强凌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激发青年们希望祖国进一步强大、要求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去热爱自己的国家。他指出,爱中国,就要把中国建设得更美好。
80年代后的青年,没有经历过大的苦难,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人生阅历严重不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因素的冲击,使当前一些青年人的人生目标迷失,冲淡了青年人为理想而奋斗的愿望。江泽民针对这种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为一些还在迷失中的青年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他认为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是青年的特点,也是优点。但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而是应该将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主动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他指出:“有一些青年人感到迷惘和困惑,感到没有前途,根本问题在于他们离开祖国的前途去追求个人的前途。如果不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然会感到孤单无援,没有前途。”[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236—237页。]他希望青年人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趁着年轻,自觉地到基层中去锻炼。他说:“要使国家富强起来,就需要有一大批有志气的青年到贫困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改变那里贫困落后的面貌。”[ 《青年同志们,奋发努力啊——江泽民总书记关怀青年和青年工作纪实》,《人民日报》1998年6月21日。]只有在这样的奋斗中,才能发挥青年人更大的作用。
第三,要求青年人倡导民族精神,树立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高尚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在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一种浮躁的态势,青年人经验少、阅历浅,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会感到迷惑,因此,倡导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青年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延续了五千年,江泽民认为,一个好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精粹,青年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要有一种民族志气,要有一种民族气节。”[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30页。]另外,时代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体现。江泽民还要求青年人去学习大庆精神、尊重科学、艰苦奋斗、为国分忧等在新时代不断涌现的优秀时代精神。
此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涌现的革命精神,也是需要青年人去继承和发扬的。江泽民在199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要把长征精神作为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329页。]
第四,要求青年们努力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质,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在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手段。江泽民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而实现战略的主力军则是广大青年。江泽民指出:“青年人一定要发愤学习,勇于创新。青年的素质,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334页。]他希望广大青年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江泽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永具生命力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也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样,他也要求广大青年在做好业务学习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学习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学好学透,用以武装自己的思想。
![]() | ![]() |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