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疆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庄鸿铸

2014年05月08日10: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二)成为支援全国抗战的大后方

1934年,著名记者范长江曾预言:“将来一旦抗战全面爆发,中国的西北必将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刘春秀:《中国新疆史上一颗璀灿的明星——记范长江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交往》,《人物》1995年第1期,第35页。)新疆作为大西北的一部分、全国抗战最辽阔的内陆后方省份,维汉哈蒙回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引下,本着“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的爱国精神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比内地国统区更广泛更迅速。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等口号号召下,各项支前工作走在全国各省前列:

1、募捐工作多种多样

(1)募捐现金——1936年11月,在全国援助绥远抗战时,新疆共募集省票银9000余万两(当时1元法币折合省票银2000两)和一批皮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天山南北形成募捐高潮,富者如迪化裕丰隆商号拍卖3天货物所得款项悉数捐献。沙氏夫妇(回族)捐黄金数十两。穷人也不甘落后,一泥水匠一天劳动所得3500两省票,捐出3000两,只剩下500两饭钱。伊犁、塔城、喀什等地一些维吾尔族富商一次就捐献几百万两省票。阿克苏一维吾尔族妇女慷慨捐献银元宝27锭。据统计,从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一年内,全疆共募捐抗日支前款24亿1千多万两省银票,折合法币达1205000元。反帝会决定用这笔巨款购买10架战斗机,命名为“新疆号”,于1939年夏飞往抗日前线。(白振声、〔日〕鲤渊信一主编:《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8~280页。)

(2)募集寒衣——1938年,新疆各族人民响应全国募寒衣运动委员会的号召,征募棉背心400万件、旧衣服500万件给前线士兵和后方难民御寒之用。并向重庆抗敌后援会汇去募寒衣款23000元。因成绩优异,获重庆政府来电传谕奖励。而从1939年到1942年,每年平均又有20万元法币的寒衣款汇往前方。(朱杨桂:《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3)献机运动——1943年,新疆开展一县一机运动,到1944年8月,共捐献飞机144架,超过原计划64架一倍多。(朱杨桂:《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此外,牧民们节衣缩食,倾囊捐献军马一万匹。(《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7页。)

2、认购国防建设公债

中共党人毛泽民于1938年接任省财政厅代厅长后,为增强支援抗战的力量,计划按当时新疆人口数,每人1元发行建设公债400万元法币,结果实际发行了665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显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忱。(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3册,第284、262~263页。)

3、安置关内难民。抗战时期,新疆还是由战乱造成的内地大批难民的安置之地。1942年重庆政府农林部长沈鸿烈抵达迪化,与新疆当局商洽利用国际运输返程车迁移河南、河北、山东等省难民、灾民入新,截至1944年底,迁移到新疆的难民灾民共计11300户,近十万人,大都被安置在北疆各县农村。(《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873号。)

4、建立后方空军基地。新疆是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基地之一。1939年,国民党重庆政府在远离前线,十分安全的伊宁市郊艾林巴克地区筹组航空队,聘苏联教官培训中国航空人员,主要训练歼击机飞行员,学员从内地招收,1941年共有学员370余名。(周东郊:《盛世才在新疆》(下)。)另外,1940年,中苏两国政府在重庆谈判,决定合作建立迪化飞机厂,建成后第1年就生产单、双座各种型号战斗机300架、陆续飞赴前线投入战斗。(《新疆历史研究所资料》,第4846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