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磊 卞忆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的“二次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我们必须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很好的运用其基本理论,深入了解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再使两者很好的能够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革命的实际过程取得成功。同样,我们也必须要学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去观察、辨析我们党在革命过程中的理论路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确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使我们在后来的革命发展中理论不断趋于完善,革命事业才能更好的进行。
(一)“二次革命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片面理解
所谓的对马克思主义片面理解是指陈独秀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深刻的掌握。当然这与其本人的经历也有一定的联系,陈独秀一开始并不是以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以民主主义者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他是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时间较短,由于其在革命过程中刚一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某些概念和原理的认识是不准确或错误的,有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彻底摒除。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自古就存在的,把各种雇佣制度、剥削制度和营利活动都叫做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古代的剥削关系、借贷关系、雇佣关系没有性质的区分,只有程度的区别。”〔3〕这些思想上的模糊性和世界观的动摇性不能不对他以后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就是在这种世界观转变过程中对列宁殖民地半殖民地理论的肤浅理解和运用,认为中国的的工人阶级还没有独立的成长起来,中国革命必须首先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现阶段的工人阶级只能是帮助资产阶级取得政权,而忽视了无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的领导权,忽视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最终导致他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出现“二次革命论”这种危害全党的错误思想。
(二)“二次革命论”背离了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
分析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可以看到:一方面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是对列宁殖民地半殖民地理论的错误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二次革命论”忽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也是对中国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的结果。毛泽东曾说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4〕事实上“二次革命论”是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力量作了错误的估量,过分重视资产阶级,轻视工农力量。陈独秀没有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只根据中国农村广大,农民人口多的实况,在理论上肯定过农民在国民革命中是“伟大势力”,但在革命实践中,却把农民的弱点和缺点夸大到“难以加入革命了”。所以他认为:“中国目前所急需的民族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的领袖应该是中国国民党。”〔5〕这些归根结缔就是对中国的实际问题没有根本的认识和把握,陈独秀还一直把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作为中国革命的范例,而忽视了中俄两国的基本国情的差异性,没有认定民主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求我们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但是如果这种结合是在没有很好把握实际的情况下的结合,结果只会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危害更大。而在大革命中无论是共产国际还是陈独秀都犯了没有具体分析中国具体国情的错误,陈独秀虽然知道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但他对中国实际并没有很好的把握,所以“二次革命论”从根本上就是没有了解中国情况,没有切合中国的实际,自然在中国的实践也是彻底失败的。
(三)“二次革命论”的产生是对共产国际指示的教条贯彻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恩格斯在《致威纳尔·桑巴特》的信中提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早在党的二大前后在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如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就是明确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当时中国革命的许多问题又不得不受到来自共产国际各方面的影响。共产国际建立后其高度集中的组织体制进一步强化,它的执委会可以从政治思想上控制各支部。各国党都隶属于共产国际,很难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问题。〔7〕而无论是从斯大林还是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他们看来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脆弱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基本思想很大程度上就是符合共产国际对中国这样的指导思想,所以其形成也必定是在共产国际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产生的。从国共建立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实践看,共产国际也从资金、人员、武器装备各方面支持、帮助国民党。在国共围绕统一战线领导权展开争夺时,要求中国共产党妥协退让,这种情况不能不对当时的中共领袖陈独秀产生影响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这又为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产生提供了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由此可见,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理论的形成除了陈独秀本人的世界观未得到彻底改造,还有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错误理论指导被作为当时党内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教条式的吸收,并且进行了贯彻实施,而没有真正的思考到中国革命实际的未来出路,最终由于其“二次革命论”思想指导导致大革命的失败。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