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与青年的关系演变

罗芳芳 鲁克亮

2014年06月05日09: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很重视青年工作,主张教育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然而青年并不是一开始就愿意主动跟着中共走的,是经过实践的检验才最终确立了如今的关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与青年的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共通过青年团团结、组织和动员青年、直接领导青年参加反帝运动和青年与反共言论作论争。

〔关键词〕 国共合作;中共;青年;关系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254-(2014)02-014-04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理想、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阶层,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最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一代。然而青年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从来都不是一个阶级或阶层的范畴,青年是各种阶级势力努力争夺的对象,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所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很重视青年工作,主张教育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因为“救中国的希望是在我们青年,在我们生气勃勃、血气方刚、立志杀贼的青年”〔1〕。“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青年总是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的。我们是跟旧的腐朽事业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的”〔2〕。

一、中共通过青年团团结、组织和动员青年

(一)青年团员参加帮助共产党改组国民党

1923年10月,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中国共产党就同社会主义青年团一起参加了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11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在全国扩大国民党的组织,指出:“(1)有国民党组织之地方,如广东、上海、四川、山东等处,同志们一并加入;(2)没有国民党组织组织之地方,最重要的如哈尔滨、奉天、北京、天津、南京、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处,同志们为之创设”。〔3〕在12月的中央通告第十三号中又指出:“在国民党已有组织之地方,本党地方会应即与S.Y.地方会合组国民党改组委员会,以主持目前即应进行诸事。”随后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亦发出第二十四号通告,指出:“本团应努力协助中国共产党‘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在劳动群众中须有大规模的国民革命宣传,扩充国民革命的国民党’。本团团员加入国民党,当受本团各级执行委员会之指挥,但本团之各级执行委员会,当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其各级执行委员会对于团员加入国民党为题之种种指挥。”〔4〕

1924年1月,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后,改组工作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帮助国民党改组和重建工作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发挥了出色的作用。各地方党团组织积极选派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开展改组和重建国民党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他们通过讲演会、报告会等方式积极向民众宣传国民党的政治纲领、政策等,极大地鼓舞了青年,使青年思想发生了转变,推动青年加入国民党。如据时任中法大学团组织负责人的王斐然回忆:“1924年春,何孟雄、郭春涛、丁惟汾等到中法大学开展发展国民党员的工作,我们接待了他们,并帮助他们进行登记,发展了不少党员。同时,中法大学的党团员也都成了跨党的国民党党员。”〔5〕这充分说明通过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努力“吸收了好多革命的中坚分子——工人农民和有觉悟而能忠实于革命的青年”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增加一支强健的生力军。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在各地开展的宣传和帮助国民党改组的活动,不仅扩大了国民党组织,同时也扩大了中共在进步青年中的政治影响,使党的群众基础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厚。

(二)青年拥护中共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

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和谈。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只有国民会议才可望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建议,同意北上,并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号召“召集国民会议,以谋求中国之统一与建设”。为促成国民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在同年底陆续发表《孙中山北上,各地应组织国民会议促成会及展开活动》、《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的方针》等通告,号召在全国发起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人民运动,号召全国民众和青年起来积极为召开国民会议而斗争。青年团根据中共的这一系列指示和文件,发表了《国民会议促成运动》、《“国民会议”与青年利益问题——我们的主张》等文章,积极发动青年起来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指出:“国民会议运动,确是目前一个重大的政治斗争,并且是我们接近群众(各阶级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最好机会”;“我们赞成国民党‘国民会议’的主张,我们应当极表同情于共产党所提出的各种民众的要求。”呼吁“全国的青年起来”“为我们自身的利益幸福而奋斗!”号召“全中国被压迫的青年,应当与被竭尽全力以促成‘国民会议’”。〔6〕

各地各级党团组织围绕这些方针,通过演讲、报刊等各种形式向各阶层群众,特别是青年,宣传了国民会议的内容、性质和应采取的态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悉在1924年11、12月间,包括上海、南京、北京等地人民团体和学生团体纷纷发表通电、宣言,表示拥护召开国民会议,并分别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国民会议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恐慌和仇视,他们企图用善后会议取代国民会议。中共认为“段式之善后会议纯以团结安福系军阀以图继续军事行动摧残其反对派之军阀为目的;此种政策不但将使国内重现极反动之政局,且使帝国主义又有所以借口而施行干涉;同时,段氏且欲借善后会议取得合法政府之资格受帝国主义国家之承认,”应“阻止段氏计划”。为了抵制善后会议,在北京青年团的配合下,经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1925年3月1日在北大召开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扩大了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影响。正当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全国蓬勃发展之时,1925年3月20日孙中山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国民会议无法召开。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悲痛,党团组织又以此开展了一个广泛的宣传国民革命的政治运动,大力宣传“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等主张,加深了人民群众和青年对国民革命的认识,唤起了他们对国民革命的同情,推动了国民革命的继续发展。虽然国民会议运动最终未能达成目的,但是在号召青年和民众参加国民会议的斗争中,中共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得到了青年的积极响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