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亲民爱民的刘少奇

孟 红

2014年06月12日13: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哎呀,糟糕!车停在站上,影响别人运输了”

1956年以后,刘少奇出去视察的次数特别多,差不多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下到基层去考察调研。每次外出,行前他总是找身边工作人员谈一次话,除了告诉他们准备去的地方、去的目的任务和去后要找什么人等事情外,就是嘱咐他们到外面不准向人家提要求,接受礼物,还特别强调不要让人家接送。他说:“地方上的同志都很忙,不要让人家到车站接送;在那里的活动,一切都听人家的安排。”那时候,按照国家规定,刘少奇外出要坐专列火车。每到一个地方,人家总是安排他住到高级宾馆去。他为了少给地方添麻烦,有时吃住都在火车上。由带去的厨师自己做一点简单的饭菜,要工作人员到机关去入伙。1959年到济南,刘少奇要找一些同志谈话,便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请他们到车上来吧,我不下去了;一下去,人家又要招待、找房子、安排饭,太麻烦,又浪费钱。”所以,一出去,火车经常就成了刘少奇的办公室和住房。1961年去东北大小兴安岭视察林区,前后一个多月,他也一直吃住在火车上。

铁道部门有个规定,遇到专列通过,沿途客货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首长的行车时间和安全。刘少奇对此特别注意,每次都嘱咐随行工作人员转告有关人员,不要影响客运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免影响群众的旅行,耽误人家的事情。当刘少奇的专列需要在什么地方停留时,他总是让随行工作人员转告铁路部门,把车停到不用的岔道上去。为此,还闹过一次笑话。

那是在浦口车站。列车到站时刘少奇已经睡着了。天快亮时,一列火车通过,响声把刘少奇震醒了,他突然坐起来说:“哎呀,糟糕!车停在站上,影响别人运输了。”

刘少奇连忙把吴振英找去询问情况。吴振英告诉他说:“咱们的车是停在车站附近的岔道上,不影响别的车通过。”

听了这样的话后,刘少奇的心才放了下来。

“就因为是国家主席坐的船,更应该首先抢救人民”

1960年4月,刘少奇乘坐一艘中型客轮,出三峡,考察了葛洲坝坝址后,沿江而下。那天晚上,刚过宜昌,突然碰上难以预料的龙卷风,顿时风吼雨至,浊浪惊空,轮船剧烈地颠簸摇晃起来。在探照灯的光柱下,发现江面上的小船陡然跃起,又被大浪压下去。这突如其来的风暴使所有的人惊慌失措,小木船上的人叫喊着,落水者一再呼救着。轮船上的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必须快去救人;多数同志认为,轮船偏离航道有危险,上级给他们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国家主席的安全,只能迅速通知其他过往船只来救……

正在舱内批阅文电的刘少奇知道这些情况后,当机立断地说:“就因为是国家主席坐的船,更应该首先抢救人民!”

船员们见刘少奇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立即奋不顾身投入到这场抢险的搏斗中。经验丰富的老舵手把稳航向,克服浪涛的推力,让船侧身擦过浅滩;水手们用链索把自己固定在船栏上,探身舷外,把落水者拉上甲板。

舱里,刘少奇不安地站起身,走到舷窗前。外面,令人目眩的探照灯正在四下扫射,巨涛像矗立的墙壁咆哮着滚来,重重地摔在甲板上,浪沫与箭一样射来的雨点飞溅到窗上。江面上一只只小木船像是飘荡的树叶。

刘少奇又命令为小船挡风。轮船横在江心,截住木船,用缆绳牢牢系住……

清晨,风停雨过,江面上又恢复了平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两个落水者下船时激动地握住船长和水手们的手,流下了行行热泪。缆绳解开了,小船也一条条散去,上面的人们望着客轮渐渐远离,不住地挥手致意……

足见,在险风恶浪的危难时刻,刘少奇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挺身而出指挥救助群众。

“你们搞这一桌子,够农民吃好几天了,快退回去吧”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到工厂、农村、学校等地方调查。他经常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每次外出,他都要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做到出差“四不准”:“不迎送,不请客吃饭搞铺张浪费,不收别人礼物,参观时不搞前呼后拥的陪同。”

尤其是在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刘少奇为了与群众同甘共苦,首先带头不吃肉和蛋类食品。每次外出视察,他都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说:“无论到哪里,先要同地方的同志讲清楚,不能搞特殊,要注意节约。”

有些地方负责人为了中央首长的身体健康,送来一些副食品。刘少奇要工作人员坚决退回去,实在不能退的就按价付款。他每次开会和出差,总是自带茶叶和香烟,不用公家的。即使招待外宾,他也不抽公家安排的进口烟,只抽自己带的前门牌香烟。

1964年7月,刘少奇到济南了解情况。中午,招待处的同志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刘少奇见状,脸色冷峻地对招待处的同志说:“你们搞这一桌子,够农民吃好几天了,快退回去吧!以后不管哪一级来人,有便饭就行了。”

在刘少奇的坚持下,服务员把酒席撤了下去,换上便饭,刘少奇这才高高兴兴地进餐。

“买一张硬席座位即可,和群众一起,还可以顺便了解些情况”

1958年7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刘少奇,从天津视察完以后,准备乘火车去济南考察工作。身边工作人员要为他安排专列或加挂包厢。但是刘少奇不同意。他说:“我不坐专列,也不要挂包厢,买一张硬席座位就可以了,和群众一起,还可以顺便了解些情况。”工作人员只好照办。

就这样,当天晚上刘少奇登上了天津开往济南的15次火车,在这列火车的倒数第三节普通硬座车厢里坐了下来。细心的列车员在倒水时发现了他,不由得惊呼起来:“您,您不是刘委员长吗?”

刘少奇笑着同列车员握手,说:“你好,你辛苦了,我搭你们的车到济南去。”

又有谁会想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副主席刘少奇能坐硬席车呢?一时间,旅客们兴奋地围拢过来,争着与委员长握手、问好。

旅客中有江西省都昌县农业考察团的同志,刘少奇向他们详细询问了都昌的自然地理及生产等情况,又问参观有什么收获。大家做了回答,还表示一定要向先进单位学习,克服困难做好工作。刘少奇说:“对,你们不要怕困难,有困难就要克服它,不会的东西要学会它。”

刘少奇心情十分愉快,接着又与一帮青年学生热情地攀谈起来。问他们家住何处、学习怎样、毕业后打算干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回答,刘少奇和蔼地说:“你们正当年青,要做一个好学生、好青年。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经常参加劳动,比如,农忙时到农村帮助社员收割、插秧。”说着,他还给学生们做插秧的示范动作,车厢里充满了轻松、欢乐的气氛。

平易近人的刘少奇同群众的谈话直到次日凌晨。列车到达济南,刘少奇才笑着同大家握手告别。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