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亲民爱民的刘少奇

孟 红

2014年06月12日13: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让这么多人久等不好,还是和群众乘一条船好”

1958年7月16日下午1点半,刘少奇从济南出发,由洛口北渡黄河,到聊城地区视察工作。1点50分左右,刘少奇一行的三辆小汽车,到达黄河南岸。这时,等待过河的汽车已排成长队,聚集在码头过河的人也达数百人。刘少奇一下汽车,就被码头上的人认出来了:“刘少奇!刘少奇!”

刘少奇看到这种场面,便一边往船上走,一边向群众微笑着挥手致意。直到载着三辆汽车和十几个人的渡船开动以后,他仍不断地向站在码头上的群众招手。当船快到北岸时,刘少奇看到同南岸码头的情形一样,排列着长长的等候过河的车辆和聚集的人群,问道:“这么多的人和车辆为我们让路,是不是由于你们的安排造成的?”陪同的同志回答说:“平时渡船比较紧张,如果排队上船过河,要等很长时间,有时一两个小时也过不去。为了及时渡河,我们做了这样的安排。”

刘少奇说:“让这么多人久等不好,还是和群众乘一条船好。”

刘少奇从济南出发前,没有中途停车的安排和交代。当汽车经过茌平县温陈村时,他对同车的省委书记舒同说:“咱们到村里看一下。”刘少奇走在头里,边走边看路边的庄稼。进村后,先后到三家农户走访,在最后走访的那家农民的院子里,刘少奇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吸烟,一边同主人交谈。刘少奇问:“每亩地打多少粮食?”“口粮有多少?”“种子和饲料粮有多少?”“养没养猪?”“养了多少鸡?”“有没有水浇地?”……刘少奇每到一户,都进入屋内,看看主人的粮缸,看看锅里的饭,看看炕上的用品。

从茌平到聊城,需从博平桥上过徒骇河。这里的一座桥正在进行扩建,只准行人从桥上步行通过,车辆从滩地和河道涉水过河。工作人员下车与施工人员交涉,请求允许这3辆小车从桥上通过,遭到拒绝。刘少奇下车步行过桥。当走到桥中间时,刘少奇从铺在桥面上的一块木板上滑了一下,一只脚被木板上的铁钉子划破出血。到地委机关后,请来医生为他冲洗包扎。这时,站在一边的几个工作人员议论:“要追查那个施工人员的责任!”刘少奇听见了,对这几位同志说:“不要责难他们,他们是履行职责。”包扎伤口时,刘少奇便让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汇报工作。

7月17日下午,从寿张返回聊城已是傍晚6点钟了。下车后刘少奇没有去室内,站在汽车旁边若有所思地问朱永顺:“从聊城到禹城需要多少时间?”朱永顺答:“正常情况下两个多小时。”刘少奇当即说:“带上馒头咸菜,马上走!”

这个突如其来的主意,大家毫无思想准备。按原定计划,晚上仍住聊城,第二天去高唐和禹城。舒同说:“今天太累了,不休息怎么行?”刘少奇说:“在车上可以休息嘛!”朱永顺说:“到了吃饭的时候,不能不吃饭啊!”刘少奇说:“带上馒头咸菜,在车上吃嘛!”朱永顺说:“馒头是凉的,吃凉饭怎么行呢?”刘少奇加重了语气说:“过去打仗,行军走路,有时凉饭也吃不上,现在吃一顿凉馒头有什么关系!现在就那么娇贵?”

刘少奇坚持马上走并说:“现在黄河的情况非常严重,防汛抗洪工作十分紧迫,我待在这里,就把朱永顺同志给拖住了。我不走,他们就要陪,成了他们的包袱和累赘。我马上走了,地委的同志就可以专心投入抗洪斗争了。”朱永顺说:“黄河防汛的问题地委已作了全面部署。”他详细汇报防汛情况后说:“查水查堤白天比夜里好,即使您现在走了,今晚我也不能上大堤了。”刘少奇态度松动了:“好,今晚可以不走,但朱永顺同志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明天我去高唐、禹城,你不要陪我了。”朱永顺说:“我不陪您了,让地委另一位同志陪您。”刘少奇仍然不同意:“其他的书记、专员一个也不要去,只派一个秘书带路就行。”

王光美风趣地说:“双方达成协议了,少奇同志今天不走,永顺同志明天不陪,大家都遵守协议。”几句话,使在场的人都满意地笑了。

“人民的父母官,就要像母亲爱护子女一样来关心群众”

1961年,党中央为解决“大跃进”以来的严重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刘少奇作为在一线主持工作的党中央副主席和国家主席,担当起调整国民经济的繁重任务。从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刘少奇回湖南进行了深入的农村调查。

原先,对刘少奇的这次回乡调查,湖南省委严密地布置了安全保卫工作并安排了小轿车陪行。但刘少奇知道后严肃地说:“这次回乡调查一定要采取过去打游击的办法,一切轻车简从,只要一辆吉普车,一定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

刘少奇说到做到,身体力行。4月2日,一辆再普通不过的吉普车从袁家岭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出发,载着刘少奇开始行驶在他考察湖南农村的一程程路途上。故乡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泥泞不堪,吉普车在雨里艰难地前行。对已63岁高龄的刘少奇而言,这辆吉普车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44个日夜,他有33天在田间奔走,走访了宁乡、长沙、湘潭各地10多个生产大队,累计行程达4000多公里。他亲口尝过农民充饥食用的野菜、糠粑粑,亲身感受过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正因为这样,他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视察结束前,又抽空回到离别几十年的老家炭子冲看望乡亲。宁乡县花明楼区委闻讯后高兴地准备了12间房屋来做接待室。然而,刘少奇没有惊动任何人,晚上静悄悄地直接走进了炭子冲。同样地,他也没惊动村里的干部,就宿在了他青少年时代与母亲同住的旧屋里。这是一间极其简朴、面积不大的房子:小窗子下面放着一张旧书桌和一把旧木椅子,还有一张陈旧的木床与一个老式洗脸架。

刘少奇在家的7天,是最忙的7天。他说:“要想了解真实情况,探亲是一种调查研究的好方法,亲友们一是不怕你,一是信任你,可以对你说真话。”翌日一早,他就头戴草帽,脚穿布鞋,到田间地头和乡亲们拉家常去了。问生产怎样?生活如何?党的政策有什么问题?等等。这7天间他几乎天天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调查研究。

期间,刘少奇再三指示不要开放他的旧居,不要办纪念馆。他说:“要办就把毛主席旧居和陈列馆办好,我的房子都让出来给群众住。将来群众砌了新房子,比这里好,群众不愿住了再说。”当时有的干部顾虑让社员住,养猪养鸡的搞脏了怎么办?外国人来参观怎么办?刘少奇说:“不请就是啦!实在要来,那就不要嫌乱!”有人又问:“来了怎样招待?”刘少奇笑着说:“来了,两碗开水。”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刘少奇处处为群众着想,要求干部也是这样。他离开旧居,来到县城,也没有住为他安排的招待所,而是住在了县委的电话会议室。当晚,刘少奇和县里的干部们交谈时,对县委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受了这么多苦,我们要为他们分忧啊!”刘少奇还风趣地对县长说:“县长嘛!就是人民的父母官,就要像母亲爱护子女一样来关心群众。”接着,他和县委书记及县长等一起研究制定了社员住房的三条措施,并要求连夜打出文件,第二天发出。

次日清晨,县委书记正准备将文件送给刘少奇审阅时,刘少奇已派秘书来取了。刘少奇看完文件,立即作了批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