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毛泽东同张治中共进早餐,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吴玉章、王若飞、杨尚昆作陪。毛泽东在席间对张治中说,希望这次谈判中尚未获得协议的国民大会问题和解放区问题,早日商得共同意见,以便政治协商会议能及早顺利开幕。
是狗就改不了吃屎的的本性,蒋介石要发动全面内战,消灭共产党的野心始终未曾改变。上党战役的失败,迫使蒋介石迅速改变策略。他利用《双十协定》签订后带来的和平之机,大肆向华北、东北调兵遣将。美国的舰艇、飞机等运输工具是蒋介石实现自己战略部署的帮凶。10月中旬胡宗南的先头两支军队经同蒲路、正太路进抵石家庄,其后续部队已到晋南闻喜。沿平汉路北犯的孙连仲部三十军、四十军和新八军,10月14日从新乡出发,妄想10天左右到达石家庄与胡宗南会师,其后续部队4个军业已到达新乡。平汉线乌云密布,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针对蒋介石调动国民党部队拼命想打通平汉线、抢占平津、夺取东北的企图,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立即着手组织以邯郸为主要战场的平汉战役(亦称邯郸战役)。在战前动员时,刘伯承说:“我们一定要使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变成‘黄粱美梦’。”真是无巧不成书,历史上有关“黄粱美梦”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邯郸,没想到刘伯承用这一历史典故嘲弄蒋介石的话还真变成了现实。
10月30日,高树勋宣布新八军起义。31日拂晓前,敌人主力向南突围。11月1日夜,刘邓命令部队突入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指挥的指挥部,第四十军、三十军顿时乱作一团,失去了指挥。马法五被俘,其余大部被歼灭。当时,朱德向高树勋致电祝贺:“闻吾兄率部起义,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凡属血气之士,莫不同声拥护,特电驰贺!”
解放区军民经过4个月的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在上党、平汉、津浦、绥远各线的进攻,共歼敌11万人。同时,国民党统治区内人民掀起了反内战的民主运动。蒋介石在初战失利,大打又未准备好,国内外和平民主力量对他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在12月表示同意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使战争在全国范围内(除东北外)停止了一个时期,同月10日起,举国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达成了和平建国纲领等5项协议。
此后,表面上看,国民党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一些主要地区的军事冲突也有所缓和,但实际上国民党对谈判根本没有诚意,国民党军对解放区边沿区的蚕食和进攻也从未停止过。一系列事实和种种迹象表明,国民党停战、谈判是假,而利用谈判部署、发动内战是真。于是,内战的阴云一直笼罩着中国,内战的危机时时刻刻都存在着。
2月3日,延安各界举行庆祝和平、民主大会,朱德在会上发表演说,称赞政协会议的成功,表示要努力使政协决议彻底实现,同时指出:无论什么好决议,既不会自己产生,更不会自己执行,世界上有援助中国和平民主的人们,还有阴谋破坏中国和平民主和政协决议的人们,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和一切拥护和平民主的人们亲密团结,长期合作,保证国家的民主化。
平汉战役给朱德许多启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极不得人心的,也引起国民党军队内一些爱国将士的强烈不满。朱德对争取国民党军队的起义极为重视。当时,朱德摸清楚国民党开入东北的几个军中有两个军是云南部队,于是着手利用自己在滇军中的威望和同国民党某些高级将领的关系,积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4月下旬,朱德从延安中央党校选调云南籍干部刘浩等前往东北,待机策动滇军起义。刘浩出发时,朱德面授机宜:“在东北我们要着重做好滇军的工作,因为滇军受歧视,同蒋介石的中央有矛盾,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有不满情绪,有些军官受当年护国讨袁影响还有爱国思想,他们迟早会看到,跟着蒋介石打内战是没有前途的。”
朱德还致函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司令孙渡、第九十三军军长卢浚泉、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力劝诸位昔日滇军同人发扬云南护国运动的光荣传统,站到人民一边。
刘浩到东北后,与第六十军中的地下党一起做统战工作。5月,国民党军队第一八四师(滇军)在师长潘朔端率领下,在辽宁海城起义,朱德驰电祝贺他们反对内战,参加革命的行动是“揭和平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随后,曾泽生等在中共政策的感召和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之下,在长春起义。
6月,蒋介石自以为内战的军事部署已经完成,便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于是,朱德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前沿走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前沿。
![]() |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