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良
摘要: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整个国家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高度关注新疆的各项事业发展,在进行和平解放新疆、建党建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土地改革、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系列紧张而繁重的工作任务中,始终坚持把维护、实现和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搞好新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心新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关注新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立足新疆区情,因地制宜,及时作出各项符合新疆实际的重大决策和工作指示,团结和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开创了新疆工作的崭新局面。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新回顾毛泽东对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中所体现出来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精髓,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开创新疆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群众路线 新疆实践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就是靠它起家、靠它发展壮大,靠它走到今天的。毛泽东同志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疆的解放、建设事业中,始终坚持把维护、实现和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搞好新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幸福;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立足新疆区情,关心新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关注新疆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及时作出各项重大决策和工作指示,对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团结和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开创了新疆工作的崭新局面。回顾总结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基本做法和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贯彻群众路线,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坚持群众路线,新疆的一切工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为各族群众谋幸福
近代新疆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新疆各族人民不仅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而且遭受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受汉族反动统治者的压迫和奴役,而且受本民族内部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历史命运极为关注,自二十世纪30年代起,党中央派遣陈云、滕代远、邓发、陈潭秋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到新疆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在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闭塞的新疆从此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直接联系起来了。
1、英明决策,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49年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胜利的一年,新疆各族人民渴盼解放,毛泽东深切地了解新疆各族人民的心愿,运筹帷幄,英明决策,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约见彭德怀、王震,商讨了解决新疆的时机和方式。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勉励王震,要继续发扬英勇奋战,不怕艰苦的革命精神,准备带领部队进军新疆,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提出解放新疆的方式,要以政治解决为主、军事解决为辅。特别是获悉帝国主义阴谋利用新疆复杂尖锐的民族矛盾制造分裂,毛泽东要求加快解决新疆的进程,他认为:“解决新疆问题的关键是我党和维吾尔族的紧密合作,在此基础上迫使国民党就范,并使张治中、陶峙岳、刘孟纯等为我服务,使新疆能够和平地少破坏地接收过来并有秩序地改编国民党部队。(《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47页。)这可以说是中央解决新疆问题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几次通过原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发电报给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劝他们走和平起义之路。同时令正随刘少奇在苏联访问的邓力群,以中共中央联络员的身份直接由莫斯科前往新疆,向国民党新疆军政当局陈述中共关于解决新疆问题的方针,敦促陶峙岳和包尔汉走和平起义的道路。这些努力,加快了新疆解放进程。1949年9月25日、26日,陶峙岳和包尔汉分别领衔发布起义通电。9月28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给陶峙岳、包尔汉及新疆军政起义人员发来电报,对他们和平起义表示嘉勉。与此同时,毛泽东命令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向新疆开进,新疆实现了和平解放。
新疆的和平解放,使新疆的社会经济免遭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为解放后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建设新新疆,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新疆迅速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努力为新疆人民办好事,减轻群众负担。
解放前,新疆经济落后,加上国民党政府的压榨、掠夺和战争的破坏,更是百业凋敝,物价飞涨,群众生活极其困苦。1950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之后,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发展新疆经济,党中央提出: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而外,应当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除以部分兵力担任国防、进军西藏、清剿土匪、维持治安外,全体军人一律参加生产劳动,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建设战线之外。从当年起,新疆军区所属生产部队11万人,到达驻地后,行装甫卸,征尘未除,立即先后进入天山南北的亘古荒原,展开了新的农业生产大进军。十几万垦荒大军发扬南泥湾精神,节衣缩食,自力更生,在茫茫戈壁滩上风餐露宿,开荒造田,兴修水利,在短短时期里先后完成红雁池水库、和平渠、八一水库、库尔勒十八团大渠、哈密红星一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共动用人力695万工天,挖土方3180万立方米,石方24万立方米,共增加灌溉面积200多万亩。不仅保证了部队开发大农场的需要,而且也解决了当地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的用水困难问题。据统计,1950年全军共垦种土地83万多亩,大大超过新疆军区开荒60万亩的计划,收获粮食3250多万公斤,皮棉33.5万公斤,油料186万公斤,瓜菜2254公斤,造林1065亩,牲畜存栏18万头。(《中共新疆地方史》第一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71~172页。)当年5、6月间部队就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同时战士们饲养牛羊,修建营房,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创建各类手工作坊,在戈壁滩上开发出了片片绿州,使军队一年做到半自给,三年向国家交公粮,不仅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而且兴办了一大批工厂、商店、和交通能源企业,创造了生产建设史上的辉煌成就,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不与民争利,反而竭心尽力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益,为建设新疆披肝沥胆,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疆各族人民正是从现实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对此,毛泽东曾经作了高度评价,他说:“我王震部队入疆,尚且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84页。)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