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相聚虽短,亲情绵长

——专访任弼时之女任远芳

记者 吕其庆

2014年07月15日16: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任弼时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党的七大选举出的五大书记之一。他16岁参加革命,46岁英年早逝。回望三十年的奋斗生涯,他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何其短暂。相聚虽短,亲情绵长。他的革命精神一直在任家后代流传。

任远芳是任弼时的三女儿,在约访的电话里,任远芳留下记者手机号,挂了电话,不一会儿工夫,一条很长的信息发来:到她家坐几路公交车、到哪一站下车,详细清楚。6月初的一个早晨,按照任远芳短信里的“攻略”,记者很顺利地找到她位于北京北四环外的家。家门口,一位眉目慈祥的老者已伫立等待,他是任远芳的老伴武盛源。任老也满脸笑容地迎来。“您发短信很快啊”,记者在任老面前表达了佩服。“习惯啦,我最怕别人没有手机,打电话要花好多电话费,发个短信又方便又省钱。”任远芳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有些活动她还是“出力又出钱”的召集者,记者在沙发上看到几份活动手册:有红军小学的启动仪式,有任弼时精神宣讲活动等。 采访当天,北京的气温有些高。武老耐心地调整风扇角度,不一会儿,又端来咖啡。任老出生在苏联,习惯喝咖啡。他们的温情,伴着浓郁的咖啡香气,在不大的房间散漫开来。过往的时光,也随着任老的讲述慢慢铺展开来……

不知父亲是谁

任远芳以前一直用“陈松”这个名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回现在的名字。“我爸爸的姓太惹眼了,为了避嫌,不搞特殊化,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陈松。现在,还有和我住了20多年的老邻居,都不知道我是谁的孩子。”几十年来,任远芳就在这栋普通居民楼里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但又和多数战争年代的革命子女一样,在那个特殊的革命环境中,他们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不一般的人生。

1938年12月,任远芳出生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父亲任弼时当时是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父亲因工作需要回国,却无法带着一岁的小卡佳(任远芳乳名),便把她留在莫斯科的一个剧院让人照看着。尔后,德国攻进莫斯科,小卡佳被送到莫斯科郊外的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那是苏联专门收养各国共产党员子女的机构。她在这里一呆,便是11年。和她一起长大的还有三四十个革命子女,像毛泽东的儿子、瞿秋白的女儿、朱德的女儿,等等。“大的十几岁,小的才一岁多点,像我一样。我们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平时都睡一个房间,按年龄大小分进不同的班级上学。”

“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的生活并不像传说中的优越。“牛奶只有那些瘦小的孩子才有,其他人只有面包,而我小时是个胖子,叫个什么‘小狗熊’、‘小苹果’,所以也没奶喝。”任远芳笑着回忆。“我们都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那,不知道父母是谁,也没人告诉我们。”任远芳说,那期间,对于亲情,她完全没概念,小伙伴们就是最亲密的人。


相关新闻:

带着知识回国——任弼时给女儿任远芳的信

【特别策划】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

“应有尽有不算有,应有尽无才是有”——专访开国元勋任弼时女儿任远芳

视频:人民网专访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嫡孙任继宁

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岳阳召开

高清组图:任弼时诞辰110周年 多位亲属出席献花篮仪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任弼时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