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华清将军与大连海军学校

苏振兰

2014年07月25日11: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乙种计划培养的人才,在海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年3月,张学思调任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刘华清接任副校长兼副政委,主持日常工作,主要分管政治工作,兼管教学、管理和学校建设。这时,刘华清是海校的实际负责人,《萧劲光回忆录》明确指出:“张学思同志调任海军副参谋长以后,刘华清任副校长兼副政委,主持学校工作。我虽然还挂名兼任校长,但由于海军建设的摊子大了,大连海校的许多实际工作,便过问得少了。”

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后,刘华清更加大刀阔斧,大抓教学工作,他掷地有声地重申:“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掌握现代海军技术知识、具有坚强体魄和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的舰上初级干部;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着完成这个任务;学校工作的好坏,要以完成教学任务和质量为衡量标准。所以,学校应该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离开了教学工作,其他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在具体措施上,他主持制定了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深入现场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干部听课、参加试讲、审查教案讲义、检查教学日志等各项规定;要求分校领导和训练部长每天查看一次教学日志,每周至少听课四至六小时;对海上实习这样的重大教学活动,规定分校、训练部门领导要随船出海,切实搞好对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对系、大队、学员队干部以及机关教学参谋人员也作出相应规定。采取这些措施后,各部门抓教学的合力得到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很快形成了课堂讲授、自习辅导、实验和海上实习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海军是高科技军种,需要吸收大量青年知识分子投身海军建设。当时,对是否应该吸收广大工农干部入校学习,学校领导层有不同看法。

有的同志认为,工农干部文化太低,很难学好海军专业;也有的同志认为,海军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没有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工农干部,就没有战斗骨干。刘华清出身工农,认为工农干部也能干海军。刘华清主持学校党委经过讨论,统一了认识,确立了“向工农干部开门”的方针,并制订了本科四年制甲、乙两种计划。

甲种计划,是培养学员有较高的技术和业务水平,不仅能胜任本职需要,而且在技术上具有研究和创造能力。乙种计划,则不要求学员有很深的理论知识,但要有胜任本职的专业技术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乙种计划,是为了向工农干部开门,使他们有可能进入本科学习,为舰队充实工农骨干。

为实行四年制乙种计划,学校党委决定,适当延长工农干部预科文化学习的时间,在教材内容上也适当进行调整。1953年10月,第一批预科学员结束文化学习,200余人升入乙种计划学习。乙种计划实施中,最大的障碍是多数工农干部学员文化程度低,学习跟不上。有的学员信心不足,甚至个别干部、教员对工农干部学习能力产生疑问。面对困难,刘华清迎难而上:“我们想了种种办法,终于将乙种计划坚持下来。”

实践证明,工农干部有丰富的斗争经历和生活知识,接受事物的能力强,只要打下一定文化基础且教学方法得当,学习业务技术也较快。“这届工农干部学员经过四年学习,分配到各舰队、支队或留校工作,颇受欢迎。后来,这些学员大都成了部队骨干,有的还担任了舰队、支队和学校部、系领导。乙种计划培养的人才,在海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该说,在大连海校初创时期,苏联专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海校创建时,聘请了苏联专家近百人,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等,全都由苏联专家制定;教材也是由苏联专家编写,译成中文后,再由海校的教员讲,完全是苏联海军办学的模式。刘华清到海校工作后,苏联专家大部分已经回国,只有赫涅金、萨沃金科等10多位苏联专家还留在学校任顾问。

聘请苏联专家,是当时最切实可行的一条捷径。但是,刘华清到任不久,就发现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在向苏联专家学习上,认识分歧很大。”

一种态度是崇拜英美,瞧不起苏联科技。在一些地方大学聘来的教授和教员眼里,苏联是政治第一,英美则技术第一。认为苏联的科技比不上英美,学习不虚心、不主动,苏联专家来了就问,不来就不问,有时与专家谈问题还嫌麻烦。有些原国民党海军人员,表面上对苏联专家敷衍恭维,内心里却认为自己肚里有货,不向专家学也行。学校的领导、干部和教员大多是从陆军调来的,一些人有明显的经验主义和游击习气,虽然承认自己不懂海军技术,却认为在其他方面有一套,不愿向专家学习。有些学员也对向苏联学习抱怀疑态度。

另一种态度是向苏联学习就要全面学,“不走样”,不仅学技术知识,也要学习其他的方方面面。

还有同志认为,学苏联不能什么都学,特别是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结合我军情况有选择地学。

由于思想不统一,影响了向专家学习的效果和专家作用的发挥。

面对意见分歧,刘华清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分析了造成这个问题的症结:“我觉得,在向苏联专家学习的问题上,学校有点放任自流,缺乏组织计划,要求不够明确具体。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没有组织起来认真向苏联专家学习。少数教员虽然向苏联专家学了一些海军专业知识,但也缺少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当时,苏联专家评价说:“学习带着机械性与形式主义,没有进一步学习实质,许多问题只学怎样做,不学为什么这样做。”

找准了问题才好对症下药。于是,刘华清多次在全校会议上强调向苏联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语重心长地提示大家:苏联海军经受了二次大战的洗礼,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海军,有30多年的海军建设经验和系统的军事科学理论。我国海军白手起家,英美等西方国家又对我们采取敌视态度,搞封锁,我们不向苏联学又向谁学?

刘华清要求大家,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克服经验主义、游击习气,纠正不虚心、不主动等偏向。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地向苏联专家学习,既要学习苏联的军事科学理论、海军技术,也要学习组织教学工作的经验,学习苏联专家认真负责、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以及保守国家军队秘密的优良作风。学习中,刘华清也注意有所选择、有所甄别。例如,苏联专家认为学校的政治学习时间太多,刘华清就向他们说明:“我国新政权建立不久,社会情况复杂,特别是海军初建,有来自各方面的人员,不提高海军干部的政治水平是不行的。”最终,苏联专家表示理解。同时,在制定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时,刘华清也注意结合我军实际情况,防止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经过教育,两个分校都检讨了过去向苏联学习不够的地方,纠正了缺点,并对苏联专家编写的教材进行整理、校对。学校成立了专家办公室,拟定了办公室工作条例,排定了与专家商谈问题的日程。在实验室建设、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提纲等方面,都征求专家的意见,与他们共同研究。学校还举办了俄文速成班,学科组的教员踊跃参加学习。一时间,教员找专家研究问题也多了。

苏联专家忙起来了,感到时间不够用,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回忆主持海校工作,刘华清说过:“应该说,在大连海校初创时期,苏联专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