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黄样兴著《说古论今话修养》摘登

2014年07月21日09:3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惜时如金

自律首先体现在对时间的态度和利用上。作为一个生物体,人的生命是有时间限制的,人的一切追求和修为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有一双巧手,把每个人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是深刻而准确的。

对时间的重要性,中外都有精辟的表达。中国民间有句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鲁迅有句警句:“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马克思有句名言:“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美国18世纪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有句热情洋溢的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对时间的流逝,孔子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国有成语“时不我待”。谁也无法阻止时间的脚步,时光从来不等待任何人。“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所以,珍惜时间是修养的最基本的要求。

珍惜时间,当然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进度安排,有一个时间使用计划,会打理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劳逸结合,但首要的是要抓紧现在的时间。最有效、最可靠的时间不是“明天”,而是现在,抓住现在比什么都重要。我国明代流传一首《明日歌》,对世人期待明日的心理,讲得很透。现录于下: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确实发人警醒!寄望于明天,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只能庸碌一生。与《明日歌》相对应的,还有一首《今日歌》,告诫人们重视今日: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努力请从今日始”,这个落脚点真好,千言万语,苦口婆心,最后都归结为这一句话。

不过对时间的珍惜,在实际中还有形式上和实质上之分,有些人偏重于形式,没有有效利用时间。如某人知道学习的重要,也知道时间的可贵,也在花时间读书,但是用心却不专一,不时翻看和回复无关紧要的手机信息,或者心里想其他事情,这种学习效果是很有限的,这种形式重于实质的学习,基本上属于自我欺骗。《孟子·告子》讲了一个“学弈”的故事:全国最善弈的弈秋,教两个徒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以为有鸿鹄将至”的徒弟学习效果比“专心致志”的徒弟差远了。没有有效利用时间的这种现象,不止在学习中有,在其他工作中也有。

充分利用时间,除了专心致志外,还要善于利用小块时间、点滴时间,挤时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办成有意义的事情。这就叫勤奋。古往今来,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就的基本上都是勤奋的人。唐宋八大家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一生写下大量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他完全是靠勤奋成就理想的。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因家贫,他母亲用芦苇作笔、用沙地作纸,教他写字。稍长大后读书,家里没有书,他就到左邻右舍借书读,因为要还给人家,所以他常把书抄下来。学习是经常“昼夜忘寝食”。他成年从政以后,事务冗杂,自主时间很少。他写的大量著作,都要靠挤时间。他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鲁迅也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在回答人们关于他的成功原因时,说“我哪里有天才,我是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确实,正如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所说,“天才出于勤奋”。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曾国藩曾经就从政要勤,进行过分析,他认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他认为“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趋功不敏,一处驰则百处懈也。”为政者懒惰,不但没有事功,而且导致“百种弊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勤字用来医惰”。具体要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途,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件;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相互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欲炙则身亡

孟子说寡欲,是很费了一番踌躇的,他没有说养心要无欲,也没有说要绝欲。因为他知道,欲这个东西不能多,但也不能绝。这就得了解欲是什么,欲有什么特点。

欲是什么?用西方哲学家的话讲,人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是一切物质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欲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要素。由于欲望有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

中国人对欲的解释,从其造字看,欲是形声字。从欠,从谷。“欠”是打呵欠,而打呵欠是身体缺乏某种东西的表现,谷是两山之间的低处流出来的水,合起来表示流露出“我要”的心理状态。欲的本义应该是:流露出一种“我要”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心理状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总会不断产生。所以,《说文解字》说:“欲,贪欲也”。

从中西方文化看,对欲的特性认识在两点上是共同的。第一点是欲望具有无限膨胀的特性,且欲总与贪婪孪生共长。这里讲一讲普希金用用长篇寓言诗叙述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中国明朝朱载堉的《十不足》散曲。普希金在寓言诗里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渔夫在海里网了一条金鱼,这条鱼告诉他说,要是把自己放回海里,他都行。渔夫没有要金鱼的报偿,放金鱼归大海。他老婆知道后骂他,“哪怕要个木盆也好嘛!”;得了新木盆后,老太婆又逼着渔夫去向金鱼要房子;房子有了,老太婆又要“成为一个世袭的贵妇”;贵妇当了一两个星期,老太婆又要当“自由女皇”;当了女皇还不满足,一两个星期后,老太婆竟又要做“海洋女霸王”,让金鱼去侍候她。当渔夫极不情愿地向金鱼转达了老太婆的要求后,情况又回到了原点,老太婆坐在了小茅草棚的门槛上,“脚边还是那个破木盆”。[ 《普希金诗歌精选》,山西出版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277-283页。]

明朝朱载堉的《山坡羊·十不足》: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上面的寓言和《十不足》曲分别叙述了一个欲望不断疯长、欲壑难填的故事,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从不露宿、不挨饿,有饭吃、有茅屋住这样最最基本的欲望起步,到奢华的生活、无边的权力,等等,一路膨胀,节节攀升,不是最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止,两个主人公的欲望还没有尽头。这两个故事是值得人深思的。

第二点则是欲望的破坏性。弗洛伊德认为欲望的过度释放会有破坏性。这个破坏性既是对他人的、对社会的,因为欲望的过度膨胀,必然损害他人利益,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别人的生存。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破坏,叔本华说“欲望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北齐·刘昼《刘子·防欲》云“身之有欲,如树之有蝎。”“蝎盛则树折,欲炽则身亡。”刘昼认为人有欲,如树有蝎子,蝎子太多了树就会折断,欲望太炙热就会把自己烧死。欲对本人的伤害,其发生原理,《菜根谭》作了一个分析:“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欲在身,如烧得沸腾的波涛在内心奔涌,哪里会有心灵的平静,身体怎么受得了,即使在平静的寒潭、寂静的山林,也不会有安宁。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如何对付欲,宋代理学家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明天理”是对的,“灭人欲”则绝对化了,应该对欲望加以分析和区别,人的正常欲望是可以而且应该保留的,非分之想、非分之欲则不能有,“分”,就是适当的限度。这就需要对欲进行节制和修剪,保持合理的欲望,自觉克制那些不合理的欲望,不让那些不合理的欲望烤炙自己,不做欲望的奴隶。

用什么来修剪欲望?修剪欲望的利剪是什么?答案是理想。高尚的理想核心是为人,不是为己,有了为人不为己的愿望,就不会有那样无穷无尽的私欲。中国古代人们经常主张用“天理”来抵制欲望,宋明理学是这种思想的代表,深受理学思想影响的《菜根谭》有语:“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这里用形象的语言,导引人们走“广大宏朗”的“天理”之路;警示人们不要走充满“荆棘泥涂”的“人欲”之路。什么是“天理”,朱熹说:“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他认为仁是天地正理,并进而解释“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为公、友善、仁爱是“天理”。发展到今天,就是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这样胸襟就开阔了,境界就高远了,欲障也就远去,幸福伴随左右。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谢磊、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