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九五八年全民大炼钢

罗平汉

2014年07月31日11: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5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跃进”之年,大炼钢铁是这年“大跃进”运动的显著的特征。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成为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直接诱因。

“为实现一○七○万吨钢而奋斗”

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热情的高涨,人们的头脑开始不冷静了,赶超英国的时间一再被缩短,1958年钢铁产量的指标不断被拔高。

1958年1月24日,国家经委拟定的1958年经济计划(草案)提出,1958年全国钢产量计划为624.8万吨,比1957年增长19.2%。这个计划得到了这年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批准。

1958年3月,在中共中央于成都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国家经委党组报送了《关于1958年计划和预算第二本账的意见》,将1958年钢产量指标提高为700万吨,比上年增长35.5%。会议期间,冶金工业部负责人提出,钢铁工业苦战三年,超过“二五”计划指标,到1962年达到1500万吨到1700万吨,是有把握的,2000万吨是可以争取的。这个设想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4月14日,国家经委汇总各地上报的当年钢铁产量计划指标后,向中共中央报告说,1958年的钢铁产量有了两本账,第一本账是624万吨,第二本账是711万吨。这个第二本账与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指标相比,增加了87万吨,增长了14%。

4月下旬,毛泽东找冶金工业部党组几位负责人谈话,了解钢铁生产情况。毛泽东在谈话中说,你们不要害怕钢铁生产多了没有地方放。他还风趣地说,可以放到我的院子里嘛!又说,1956年投资多了一些,工业生产快了一些,就有人害怕,慌慌忙忙出来反冒进。旧的平衡总是要在发展中被打破的,然后,又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这是马克思主义。反冒进就是不懂这个辩证法。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现在才生产几万吨钢,太可怜了,工业不发达就要受帝国主义欺负。当时冶金工业部负责人就表示,1958年的钢产量肯定可能超过624万吨,达到700万吨,最多可能达到800万吨。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多次讲到超英赶美的问题,并提出了“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的设想。国家经委提交会议讨论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本账提出:1962年的钢产量指标,第一方案为2500万吨,同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的建议数1050万吨至1200万吨比较,增加108%—138%;第二方案3000万吨,同八大一次会议的建议数比较,增加150%—186%。会议期间,冶金工业部提出,1959年的钢产量达到1200万吨以上,1962年达到3000万吨以上,1967年达到7000万吨以上,1972年达到1.2亿吨以上,是完全有把握的。也就是说,五年可以超过英国,15年赶上美国。该部负责人在大会的发言中说,钢产量15年赶上美国的预计“没有什么浪漫主义的成分,这种预计,是地道的现实主义的”。因为1962年达到产钢3000万吨的指标,是根据正在建设、将要建设的钢铁厂的具体进度计算出来的,“这种计算既没有‘凭空估计’的成分,而又比较充分地考虑到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因而与其说它是先进的奋斗目标,倒不如说它还是带有多少保守性质的指标”。发言还说,钢产量经过5年肯定可以跃进到3000万吨,在此基础上再经过5年跃进到7000万吨,然后又过5年跃进到1.2亿吨就比较容易了,因此,钢铁工业15年赶上美国是一个现实主义的目标。“如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那么我们可以设想:1962年钢的水平达到3500万—4000万吨,从而赶上美国的时间将要更快一些。”

八大二次会议后,由于超英赶美的时间一再被提前,于是各项计划指标不断被拔高。1958年5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当年的钢产量指标由八大二次会议确定的711万吨提高为800万吨到850万吨。这是1958年钢产量计划的第三本账。

6月7日,冶金工业部向中共中央报送了《1962年主要冶金产品生产规划》,其中预计1958年钢产量为820万吨,1962年为6000万吨。

这些材料进一步增加了毛泽东超英赶美的信心。6月22日,他在冶金工业部的报告上亲笔批示道:“只要1962年达到6000万吨钢,超过美国就不难了。必须力争在钢的产量上在1959年达到2500万吨,首先超过英国。”这样,赶超英国的计划大大提前,由原定的15年变成了2年。而1957年全国的钢产量只有535万吨,如果1959年要达到2500万吨,等于要增加将近5倍,1958年的820万吨钢产量显然低了。

6月12日,国家经委党组向中共中央报告,地方冶金工业的跃进指标,已经大大超过“二五”计划第二本账。计划今年兴建小高炉12694座,大部分年内可投入生产,地方铁产量今年可达440万吨,比去年增长7.9倍;兴建转炉220座,电炉43座,地方钢产量今年可达200万吨,比去年增长2.5倍。根据地方冶金工业的飞跃发展,估计明年全国钢铁产量可以比今年预计完成数翻一番。

6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刘少奇听取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薄一波关于1958年计划执行情况和1959年设想的汇报。在谈到钢铁生产时,薄一波说,预计今年钢产量将达到900万吨,初步安排,明年计划为2000万吨或2000万吨以上。

毛泽东没有参加6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第二天晚上,他将全体政治局常委及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廖鲁言、黄克诚、王鹤寿等人找来谈话。谈到钢铁生产时,毛泽东表示赞成提高钢指标。会议经过研究,决定将1958年钢产量的预计完成数改为1000万吨,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改为2500万吨。在谈话的过程中,毛泽东对薄一波说:现在农业已经有了办法了,叫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你工业怎么办?薄一波回答说:工业就“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吧!毛泽东说:对,就按这么办。毛泽东还问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去年是530万(按:1957年的钢产量为535万吨),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后来毛泽东说,开始是600万吨,第二本账是700万吨,第三本账是800万吨,争取900万吨。我说你索性翻一番,那么拖拖拉拉干什么?王鹤寿同志就很有劲,布置了。王鹤寿“布置”的结果,决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翻,完成1070万吨。这就是这年著名的“为实现一○七○万吨钢而奋斗”口号的最初由来。

这次会议后,薄一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会议精神,重新写成了一份《汇报提要》,并于20日报送给毛泽东。《汇报提要》提出:195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比今年有一个更大的跃进,经过三年苦战,我国可以在钢铁和其他主要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基本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将实现水利化,达到“四、五、八”的要求。对1959年的工业生产,估算工业总产值将比上年增长60%—70%,钢达到2500万吨,比1958年增加15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将增加一倍,达到450亿元,社会购买力、外贸出口额也将有很大的增长。这是初步很不成熟的方案,待研究后再提交中央8月会议讨论。6月22日,毛泽东对薄一波的《汇报提要》作了批示:“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赶超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在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毛泽东在批发这个报告时,还特地将题目改为《两年超过英国(向政治局的报告)》。

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王朴”的文章《以钢为纲》,公开提出了“以钢为纲”的口号,并且认为“钢是连接着整个工业的一条纲,它的发展速度,决定着整个工业化的速度,决定着整个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决定着整个技术革命的速度”,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第一书记,切实把钢这条纲抓起来。

同一天,薄一波在《红旗》杂志上发表题为《打破办工业的神秘观点》的文章,认为办工业必须打破“大(大工业)、高(高标准)、国(国家集中办)”这些神秘观点,进行工业建设方法上的大革命,实行全党办工业、各级办工业、全民办工业。这对于工业飞跃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文章说:“今年我国的钢产量,预计可以超过1000万吨,明年估计可能超过2000万吨。由此看来,我国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过英国的时间,比不久前的设想,还可以大为缩短”。

7月5日,刘少奇在石景山发电厂同工人座谈时说,现在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二三年就行了,明年后年要超过英国。这不是假的。钢铁、煤炭明年可以超过,电要慢点。国家大有希望,大有前途,超过英美就变成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8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土洋并举是加速发展钢铁工业的捷径》。社论说,最近一两个月来,全国各省市先后召开了地方工业会议或钢铁工业会议,打掉了对钢铁工业的神秘思想,确立了钢铁工业的“元帅”地位,订出了发展钢铁工业的跃进规划和措施,吹起了全党全民向钢铁工业大进军的号角。一个以钢为纲,带动工业全面发展的工业建设的新高潮已经形成。转炉高炉遍地开花,钢水铁水到处奔流的日子,即将到来。要在一年内建成200座中小型转炉,增加1000万吨钢,以及要在一年内建成13000多座中小型高炉,增加2000万吨铁的计划,不仅可以百分之百地完成,而且将大大超过。

社论认为,我国钢铁产量之所以能够实现“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根据:一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炼铁需要大量的煤,而在我国2000多个县中,就有1500多个县有煤;二是钢铁的原料——铁矿石,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探明的铁矿储量已达56亿吨。加上有党的领导和6亿人民,这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