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
□王东京
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仍然倍感亲切。应该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与政治嘱托。
1978年底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面对“文化大革命”给全党思想造成的混乱,邓小平一方面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同时又毅然决然地提出中国要改革开放。1989年前后,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在这一紧要关头,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胆识发表了“南方谈话”,针对当时人们对改革的种种怀疑和指责,他高度评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一再强调“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重读“南方谈话”,邓小平的许多重要思想对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仍有指导意义:
谈话从历史发展动力的高度,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一重大论断把改革放在与革命同等重要的地位,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谈话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邓小平反复思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得出的重要结论。
谈话强调改革要打破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束缚,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重要论断,为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定了基调,而且“南方谈话”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始终是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展开的。
谈话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出发,提出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确定“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强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谈话强调必须注重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提出,应当抓住难得的机遇对外开放,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集中精力搞建设。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他主张通过对外开放来冲击传统的旧体制与旧观念,以促进改革和发展。自“南方谈话”以后,中国真正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