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全党全国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本版摘要刊发在四川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几位专家学者和邓小平理论研究者的发言稿,重温邓小平的功绩和思想,进一步激发全省党员干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勇气,敬请垂注。
邓小平与历史关头的决策
□逄先知
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变天”。而社会主义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会问,原因何在?答案很清楚,就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责任,落在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身上。邓小平首先抓住端正思想路线这个关键问题,重新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就为拨乱反正,开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发展道路,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邓小平是制定这条政治路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要求全党抓住现代化建设这个根本环节,扭住不放,指出这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又及时地提出了解决党的组织路线问题。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就开始规划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现在,第一步、第二步目标都已经提前实现,可以预料,第三步目标也是可以提前实现的。
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发展战略作出了,采取什么政策去实现呢?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政策,这就是改革开放。他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大胆而稳步地、有领导、有秩序地前进。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只用了三十几年时间,迅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毫无疑义,改革开放有一个沿着什么方向、遵循什么指导思想进行的问题。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叫做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党是非常清醒非常明确的。
关于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原则、条件等,邓小平都有明确的意见和精辟的语言。改革的性质,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原则,在经济制度方面,“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原则是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党和国家经受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就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明确地回答了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在“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党召开了十四大。这次大会对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同时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是我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邓小平在这段历史的进程中则起着关键作用。每到一个历史节点和重要时刻,他总能抓住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破解历史难题,作出重大决策,打开新的局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邓小平理论也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在,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满怀信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必将迎来灿烂光明的明天。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