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亲笔信”里的外交风云

2014年08月08日09:39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亲笔信”里的外交风云

领导人亲笔信,也可以“群发”

亲笔信这种听上去很私密的一对一信函,事实上还可以“群发”。1990年8月,时任日本外相中山太郎作为时任首相海部俊树的特使,访问了沙特阿拉伯、阿曼、约旦、埃及和土耳其,向5国领导人分别转交了海部首相的亲笔信。

这次中东5国之行原计划由海部首相亲自出马。但由于中东风云突变,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引起巨大国际反响,日本对此“缺乏准备”,一时拿不出“具体对策”和缓解危机的“适当措施”,所以海部以 “需在国内注视中东局势,研讨对策”为由,改派中山出使中东。在海部的亲笔信中,他说明了自己的访问将在两个月之后的10月成行,阐明日本对海湾和中东局势的立场,也试探了这5个国家的意向和对日本的要求。

日本是中东石油最大买主,其百分之七十的石油来自中东。因此,日本想对缓解中东危机采取一些“突破常规”的措施,如派自卫队,以减轻美国认为日本“只享受和平而不承担风险”的指责。但同时,又必须考虑到在军事冲突地区采取行动要受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制约,一旦举措不当,就会引起政界争议和亚洲邻国的疑虑。而最终,这5国对日本首相的亲笔信反应冷淡,多数要求提供援助。

无独有偶。戈尔巴乔夫也曾“群发”亲笔信。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派特使前往埃及、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6国访问。戈尔巴乔夫给这些国家领导人都写了内容相同的亲笔信,希望这些国家能关注“苏联复杂的经济形势”。当时的苏联,经济困难重重,粮食收购量远远低于计划,药品短缺也相当严重。

当时舆论认为,戈尔巴乔夫的这些 “亲笔信”实质就是“求援信”,无异于向世界告知,这个昔日大国已奄奄一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