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太
不畏艰险 斗海捞货
“阿波丸”号沉船打捞作业开始后,首先是清理缠绕在沉船上的鱼网,仅清理出来的鱼网就有数吨之多。接着进行了淤泥清除,“阿波丸”号沉没海区水深45米左右,沉船大部分被泥沙埋没,打捞人员共除泥12291.5立方米。上述两项工作结束后,就正式进入捞货阶段。海军和交通部派来的潜水员,在当时潜水安全保障措施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几十次轮流下潜,对沉船逐个舱室进行不间断的探摸。在探摸中,潜水员摸到了沉船上的铜制雾钟,上面还写着“阿波丸”3个字,证明了这艘沉船确实是“阿波丸”号,大家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在船员住舱中摸到了不少的尸骨和个人物品,这些物品出水后,都进行了认真的清洗登记造册;在货舱中发现了大量的锡锭和橡胶,但就是没有找到黄金等贵重物品。有一次,潜水员在货舱内发现了一个大铁柜子,以为是装载黄金的保险柜,大家都高兴极了,但后来把柜子打开后,发现是一个空柜,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
打捞“阿波丸”号沉船上的锡锭和橡胶,开始时是由潜水员一件一件地搬出水面,效率低且速度慢,后来逐步总结经验,捞货的速度越来越快,海军潜水员在水下捞货中创造了1人次搬锡锭39块(1.4吨)、推橡胶36捆(3.6吨)的纪录。沉船打捞的进展情况,每天晚上20时由海军东海舰队作战值班室同时上报海军和福州军区作战值班室,再由海军作战值班室报总参谋部作战值班室,最后上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首长。
为打捞“阿波丸”号沉船,海军官兵和交通部打捞局职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每年到了9月上旬后,台湾海峡就开始进入东北季风天气,牛山岛海域恶浪滔天,打捞作业船摇晃得相当厉害,船只无法固定,潜水员作业困难。担任巡逻警戒任务的海军舰艇巡逻编队也非常辛苦,如山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从舰首打过驾驶台,落在后甲板上,官兵们连饭都煮不了,有时刚煮好饭就被风浪卷到海里去。因此,只好停止作业并撤回,待次年5月重新进场作业。同时,福建海域5月至9月又是台风高发季节,每一次防台风,打捞作业船队和海军舰艇巡逻编队都得撤回到三都港内避风,台风过后再重新回到牛山岛海域布场打捞。打捞作业之辛苦,工作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许多同志都累倒生病了,有的潜水员患上了减压病,还有一位潜水员牺牲在打捞现场。
交通部、海军、福州军区等相关单位都对打捞“阿波丸”号沉船十分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海军首长非常关心在牛山岛现场打捞的海军官兵,经常过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要求有关部门全力以赴保障打捞任务顺利完成。1978年9月16日,刘道生副司令员亲自到平潭慰问参与打捞作业的人员。同时,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抽调舞蹈、歌剧、话剧以及著名歌唱、相声演员组成慰问团赴平潭进行了3天的慰问演出。精彩的节目受到部队官兵和地方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与好评,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气,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交通部、福州军区的有关领导也都深入到打捞现场慰问参加打捞作业的人员,帮助解决打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福建省地方党委和政府大力做好支前工作,部队需要什么他们就解决什么。全国各省市有关部门也大力支持打捞“阿波丸”号沉船工作。上海市有关部门研制的20种救捞设备,创新了作业方式,变水下人工捞货为水面机械捞货,在打捞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