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外交风云的谢幕华章

春紫

2014年08月21日08: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毛泽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成就辉煌,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这位闻名中外的外交战略家,在其生命画上句号之前的一年时间里,又写就了怎样的撼动人心和耐人寻味的外交活动上的若干“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会见美国时任和前任总统:为冤家干一杯

1975年底开始,毛泽东几乎不能再走路了,有时全身颤抖得更加厉害,尽管这样,他还是坚持会见了最后一批美国客人。

这年12月2日,基辛格和福特来到毛泽东书房。基辛格询问毛泽东身体怎样,毛泽东幽默地用手指着自己的头说:“这部分工作很正常,我能吃能睡。”又用手拍拍大腿说:“这部分不太好使,走路时有些站不住。肺也有点毛病。”停顿了一下,他又说:“一句话,我的身体状况不好。”“我是为来访者准备的一件陈列品。我很快就要去见上帝了。我已收到上帝的请柬。”基辛格笑着回答道:“不要急于接受。”这时,不能连贯说话的毛泽东随手在纸上费力写着:“我接受Doctor的命令。”一句双关地既指基辛格博士又指医生。基辛格点了点头。

毛泽东接着说:“我非常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接着举起一个拳头,又竖起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着拳头说:“你们是这个。”然后竖起小拇指说:“我们是这个。”基辛格说:“中国方面说军事力量不能决定一切,中美双方有着共同的对手。”毛泽东在纸上用英文写上:“对。”

1976年2月21日至29日,尼克松夫妇再次访华。尽管他已不是总统,但重病的毛泽东仍按总统“规格”会见了他,双方会谈达1小时40分钟。尼克松引用毛泽东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展望未来的中美关系。毛泽东虽步履维艰,说话也困难,但精神集中、思想活跃。有时,毛泽东以为翻译听不懂他的话,就抓起笔记本写出自己的论点。尼克松见状感到十分难受,慨叹: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经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毛泽东沉浸在和这位前总统风趣、诙谐的唇枪舌战中,大病未愈的他脸颊上浮动着兴奋的光晕。毛泽东喜欢争论,特别是和隔海相互敌视了几十年的“头号敌人”同室争论,这更增加了毛泽东的兴致和激情。来宾们也被毛泽东的语言魅力倾倒,笑声不断。

宾主将要告别时,毛泽东颤巍巍地端起茶几上的青瓷茶杯举了举,示意尼克松也端起茶杯。开始,尼克松不懂其举动之意,愕然地望着青瓷茶杯,但转瞬反应过来,随之也热情响应端起了茶杯,高高地与毛泽东碰杯。

毛泽东边干杯边风趣地说:“我们是几十年的隔海老冤家啦!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打不成交嘛!我们应该为冤家干一杯!我不会喝酒……”他耸耸肩,做出无可奈何的模样,“不过不要紧,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酒有水,以水代酒——干杯!”这次奇特的碰杯将会谈的气氛推到高潮,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会见一位前任外国元首,仅半年后的9月9日他溘然长逝。尼克松为之洒泪并于当天发表声明说:“1972年在北京会见时,我们两个作为代表完全不同的哲学观点的领导人都认识到,中美友谊已成为对我们两国利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了。”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客观现实也有深刻的了解”,中美两国“自那时起所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在尼克松图书馆,竖立着10尊与真人大小一样的世界政治人物雕像,他们是尼克松最为钦佩的政治家,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是身着中山装、穿圆口布鞋、坐在沙发上健谈的毛泽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