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顾海良
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同志还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就要搞清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就要解决好改革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协调的问题,就要处理好生产力与经济社会关系整体相联系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仍有强大的思想活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 高铁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成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有助于全面深入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论断,以及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政府和市场的相互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在经济改革发轫后一段较长时间里,政府是建设市场、培育市场的重要推手,正是在政府主导和助推下,市场体系从无到有、由初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先后有了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实体市场、虚拟市场,等等。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包括在市场体系建设上,体现出政府主导作用,这与历史演进有关。
随着市场体系的发育,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应当发生相应变化。政府应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更多地为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条件和环境提供公共服务。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助于新时期不断优化和创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政府与市场自身及二者相互关系都在不断变化。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重新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围绕二者关系的争论,其中既有对政府主导作用的重新肯定,也有去“政府化”的种种议论。结合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我们应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根据问题导向的改革思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就要采取措施解决好由于认识偏好和利益驱动产生的政府与市场“错位”现象。比如,健全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又如,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再比如,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目标模式,降低“试错成本”,减少“摸着石头过河”中的弯路。
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市场配置资源创造更好条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应当坚持“三个有利于”的衡量和评价标准,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在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争取有新的突破,作出新的贡献。
“先富”与“共富”的辩证法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赖德胜
先富共富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充满着辩证法。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分配领域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现象严重,这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打破大锅饭,选择何种分配方式,是改革所不可避免要回答的问题。对此,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事实证明,让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和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差异明显,不同人群之间的人力资本水平、工作投入程度差别也很大,如果强调同步富裕,结果只能是共同贫穷。让那些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人先富裕起来,对于整个社会的财富涌现,具有非常强的激励效应。我国近30多年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先富政策及其导致的企业家精神迸发,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先富本身不是目的,先富的目的是要以点带面,使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逐渐富裕起来,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对此,邓小平同志一开始就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对于共同富裕有着更多更明确的强调。比如,他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一部分先富裕的人帮助没有富裕的人,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处理好先富共富的关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先富就要激发效率,要让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活力得到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共富就要追求公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显然,就这个意义说,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使这些要素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从而使经济有比较好的增长,人均收入有比较快的增加。事实上,继续把蛋糕做大,也是共同富裕的前提。
但是增长的好处并不会自动地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若要实现共富,必须主动积极地采取措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说,不仅再分配要注意公平,初次分配也要注意公平。同时,要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即“两头小,中间大”,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比例都比较小,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比较大。为此,要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和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低收入人群能够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果实。
总之,先富共富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富有哲理。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多年我们通过鼓励一部分人“先富”,推动更多的人创造更多财富,使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那么,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则应该更有智慧践行共富的理念,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