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邓小平经济思想理论座谈会”发言摘编

2014年08月20日11:05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邓小平经济思想理论座谈会”发言摘编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 宋晓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总结中外经济体制弊端,经过长期艰苦探索才明确的改革方向。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探讨这一问题,重温邓小平理论,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GDP总量攀升世界第二,上百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从低收入阶段跨进中等收入门槛。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分配差距过大、投资消费失衡、产能严重过剩,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与矛盾,必须下决心推进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全社会各类资源配置的主体。从政府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逐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然经过简政放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存在政府与市场边界不够清晰的问题。由于前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等弊端日益积累显现。

现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与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有着很大联系。一些地区搞唯GDP论英雄,还有一些地方利用低价甚至零地价工业用地、税收返还、压低水电价格等优惠措施,推动企业在本地区盲目扩大产能。

不可否认,过去唯GDP曾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在特定历史阶段有一定合理性。但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必须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当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方面下功夫。要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如企业经营决策等,坚决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如基本公共服务等,切实管好。要深化相关财税、金融等改革,打破各类行政性垄断,形成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利于真正转变发展方式。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绝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事,地方政府同样要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张 宇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征程中,曾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基本理论问题。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对于当前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有一个经典的概括,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其次,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手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第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时代特点作了新的发展。

总之,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回答了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和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应全面地、准确地、完整地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努力落实、不断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