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泳(口述) 赵鸣(整理)
谷牧,原名刘家语,曾用名刘曼生、刘竟希。1914年9月28日出生在山东荣成县东墩村一户农民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他从事学生运动,在东北军一一五师搞兵运,发展著名进步军官万毅入党。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坚守滨海抗日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与淮海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新海连市(即现在的连云港市)。1948年11月,任新海连特区委员会首任书记兼警备区政委,后又在济南、上海、北京多地任职,曾担任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是党和国家的一位杰出领导者。特别在1973年3月2日任国务院重要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一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倾力关心连云港港口建设。他从1973年4月到1988年11月,他先后3次视察连云港,指导连云港港口建设和发展工作,多次批示连云港港口建设的具体事项,为连云港港口实现东方大港梦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他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热心指导,使得连云港建港人在港口建设工程历程中坚持实干兴港、科学发展的原则,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功,最终实现了他对连云港寄予的厚望,实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东方大港梦。
以人为本,组建连云港港口建设机构
我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从省级机关下放到江苏省东台县。1973年,为了支援连云港港口建设,省委组织部将我调到连云港,参加建港工作。1973年2月27日,周恩来总理做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同年3月2日,国务院成立了以粟裕、谷牧为首的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建港工作会议。沿海各省区和直辖市在“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下,开始大打港口建设翻身仗,连云港港口也加快了老港口改造,跳出了原有的老港区,开辟了庙岭、墟沟、连岛等新港区,跨上了实现东方大港梦的新征程。
同年4月25日,谷牧就率领各有关部委负责人,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彭冲的陪同下,风尘仆仆来连云港检查港口建设工作。次日上午,谷牧深入港口生产、建设现场,了解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他听取了江苏省、连云港市和连云港港务局同志关于连云港港口建设和规划情况的汇报,主要内容集中在港口规划、建设方案、回淤研究、以及设立专门建港机构等方面。
在汇报过程中,交通部孙舒平局长首先阐述了连云港港口重要地位。他汇报说:“连云港位于海州湾,背靠云台山,腹地广大,资源丰富,苏、鲁、豫煤的产量大,另外还有矿石、盐,远处的西北、西南的物资开发,从连云港进出有利。因此,连云港发展外贸,支援建设很重要。连云港海岸线曲折,有发展港口的条件。”谷牧说:“连云港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港口,要开放,大有前途,这是肯定无疑的。”接着,他又说:“连云港处于我国沿海中部,可以充分利用陇海铁路,应该承担西北地区和川、苏、皖、豫、鲁部分物资的进出口任务,这些省区的货物不必绕道上海、青岛。这样既可以减轻港口和铁路压力,又可以减少中转环节,节省运输费用。”
在谈及连云港港口发展规划时,当时港务局的同志提出了2套建设规划方案。一是继续在老港区,即在原有港区建设新的泊位;第二套方案就是跳出老港区,向庙岭方向发展。谷牧率领的工作组和彭冲都表示支持第二套方案,即在老港区外重新建设一个新港区。谷牧指示说:“我们支持你们的第二套方案,在老港区外面搞,向庙岭发展。”他接着又说:采取这个方案“比价合理,布局展得开,黑白分明。”“码头泊位要统一规划,还有后面的仓库、场地、生活区等,都要很好安排。”他还表示,要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000万吨的煤炭出口码头摆在连云港,具体指示“还是摆在庙岭”。谷牧强调说:“连云港是个好地方,写字、画画还来得及,统一规划的时候到了。”他还说:“现在,世界海洋船舶向大型、高速和箱运化发展的今天,连云港还只是一个只有三、五千吨中小泊位的港口。这与它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太不相当了。”彭冲补充说:“这里还是一块半处女地,马上组织班子来干,水文、地质、规划工作都要抓起来。”这段指示奠定了在连云港港口首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庙岭煤码头建设的基础,也是连云港向深水大港的迈进的冲锋号!
谷牧在这次考察期间还就连云港设立专门建设机构做出了具体指示。谷牧还说:现在看来,一是要“广泛发动群众,不仅每个职工,包括家庭都知道,闹一个大搞港口建设的群众运动”。他还介绍了天津、河北的情况后说:“全国八大港有连云港”。他还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黄埔、湛江,对这些港口,我们都要直接联系,了解港口建设情况,一面报省里,一面同我们直接联系。”彭冲当即表态说:“省委对总理关于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专门讨论过一次。当时因为情况不清楚,所以决定成立个港口筹备小组,主要是熟悉情况,做做规划。”“现在就不是准备动作问题,要认真抓起来了,把筹备小组准备动作变成行动动作,搞个指挥部。”“指挥部党政统一领导,当前由省里直接领导,物资直达,不要条条块块,计划、规划、物资供应都统一起来,直达指挥部。我们搞几个大工程都是这种办法,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物资供应,可以弯路少一点。”
1973年5月5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门讨论连云港港口建设问题。彭冲向常委会传达了谷牧视察连云港时的具体指示意见。最后,常委们一致同意组建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当年的6月14日,经过江苏省委批准,江苏省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宣告成立,统一领导连云港港口建设。当时的连云港市委书记刘文龙兼任指挥,金逊、王余积、许伯千、宫润波、范雍5位任副指挥。指挥部系省属机构,归口于省计委,在连云港市委一元化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统一指挥港口建港规划、港口建设等项工作。编制暂定为150人。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