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李铁映: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2014年09月02日15:14   来源:四川日报数字版-首页

原标题: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

关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南方谈话》的重点,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解答了许多新的问题。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解释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他是把坚持社会主义与坚持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论述。他认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的“三权鼎立”,“多党制”,不能搞自由化。我们所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改革开放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四项基本原则就是改革开放的擎天之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指针、中国这艘巨轮的压舱石。

邓小平在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既坚持了坚定的人民立场,又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认为,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

兴办特区、发展“三资”企业、证券和股市等问题,是邓小平搞改革的重要一步棋。他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他以深圳为例说,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认为“三资”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邓小平指出:闭关自守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办法。”开放本身就是一大改革,关起门来是搞不了改革的。不改革是死路一条,闭关锁国也是死路一条。自闭就是自毙。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法上,邓小平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他还要求,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社会治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两块金牌都要,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保持稳定。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说过来说过去,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有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方向要坚定不移。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是在向世界学习与开放中发展的,是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中壮大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是邓小平运用变革视角和世界视角研究社会主义的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关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一个战略思维。

时机,是指具有时间空间性的主客观条件。这里讲的时机,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期中对中国发展有利的国际和国内条件。早在1978年6月,邓小平就说:“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时机,是客观存在的,是通过努力可以争取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离不开时机,离不开必要的条件,错过时机就要付出很大代价,难以发展。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历史上错过时机、停止不前,落后世界进步潮流的教训后,多次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他在《南方谈话》中说:“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条件有利”,“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这是邓小平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时机的科学判断和要求。

在国际方面,邓小平在1984年10月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根据邓小平的判断,我们党从十三大到十八大,历届全国代表大会,都一直使用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概括。邓小平还多次指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我们可以聚精会神地搞国内建设。“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在国内方面,他在《南方谈话》中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1990年4月7日,他指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实力增强了,中国是垮不了的,而且还要更加发展起来。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了。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又指出,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实践证明,邓小平对时代的判断、对国际国内历史条件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指导。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如何发展经济?他提出了以下一些重要思想。

——发展是硬道理。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能一样,有的省市应该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解放思想,加强科学分析。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