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共产党读本》连载

十八、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谢春涛 主编

2014年09月15日16: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中国化还要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革命学说被引进到中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受灾受难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罪与罚,也使得中国人试图寻找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路数来解救中国。苏联革命的成功恰恰成为吸引国内先进知识分子的焦点话题。中共创始人李大钊欢呼这一世界性事件的到来,预言未来必将是赤旗环绕的世界,并且说阶级斗争如一条金线贯穿在马克思学说中。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苏联党成为中国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也掌握在苏联方面。但莫斯科与中国远隔万里,即使初衷是好的,但苏联方面很难根据中国变化的实际做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决策来。苏联选择派出自己培养的中国籍布尔什维克战士来指导中共革命。

毛泽东作为中共创始人没有前往苏联接受苏式马克思主义教育,但他深深了解中国农民多工人少的国情,提出要分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中国目前敌人统治最薄弱的是在农村,提出要到农村去,到山上去的想法。但这些想法被讥讽为山沟里不可能出马克思主义。毛一度受到那些自认为是纯而又纯的布尔什维克们的排挤。他也说自己就像个木头菩萨,被别人扔到了粪坑里,被搞得又臭又硬。但革命实践表明,毛泽东的思路比那些自诩为纯粹的布尔什维克们的想法更符合中国实际。共产国际在经过多次交往和多年实践后,也认识到了毛泽东的正确性,因此特意派代表到延安传达意见,说要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的思路实际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一句话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落地。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的道理。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中国化,而且还要时代化、大众化,要让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带有时代特色,要让普罗大众接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一方面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努力顺应时代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先后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的工作。中央宣传部在这些方面着力尤甚。他们组织全国力量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采用活泼的文笔、生动的故事、准确的语言,将人们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集中成册,广为销售,受到青年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欢迎。中央编译局作为中共中央的智库也动员各方力量,拍摄了《思想的历程》文献片,记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历程。

中共中央还在2004年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的工作。国家学位办,增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六个二级学科。全国各高校研究院所纷纷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等机构,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好的怀念,也实际上是在全球化的信息化的时代,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更好地运用到指导社会生活中来的一种探索。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的一百多年前,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影响,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如何延续这一奇迹,如何在中国延续这一奇迹,是所有中国共产党人都必须思考的一个大问题。路在脚下,还是要拿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劲头,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样才是让马克思主义精神流传的绝好途径,也是中国精神支柱屹立不倒的关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