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从拥抱到决裂——毛泽东与张国焘(之二)

少华

2014年10月08日10: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三管齐下”的威逼

6月30日,张国焘离开两河口归返红四方面军总部——茂县。他路经下东门时,见了徐向前。

“会开得怎样?”徐向前关切地问。

张国焘不愿意多谈,只是说:“中央红军一路上很辛苦,减员很大,和我们刚到通南巴的情形差不多。”

徐向前不好多问,他一直被张国焘控制使用,处境非常尴尬。他用“用而不信”“孤掌难鸣”形容自己在四方面军的地位:

自从在鄂豫皖与张国焘、陈昌浩共事以来,我的心情一直不舒畅。张国焘对我用而不信,陈昌浩拥有“政治委员决定一切”的权力,锋芒毕露,喜欢自作主张,许多重大问题,如内部肃反问题、军队干部升迁任免问题,等等,他们说了算,极少征求我的意见。特别是在川陕根据地,取消了原来的中央分局,由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实行家长制统治,搞得很不正常。我处在孤掌难鸣的地位,委曲求全,凭党性坚持工作。

张国焘不是一个受得了委屈、耐得住性子、忍得住寂寞的人。他认为在两河口遭到了压制、孤立和围攻,这样的待遇与他在党内的资历、与他取得的成功、与他拥有的实力极不相称,他必须有高烈度反应。

很快,毛泽东和党中央从三个方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是中央派往红四方面军的干部遭到抵制。

毛泽东曾与张国焘商量,鉴于红一方面军干部多、战士少和红四方面军干部少、文化低,红四方面军抽调部分部队补充一方面军,中央从中直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中抽调部分文化程度、领导水平较高的干部到红四方面军任职。

根据这一认识,中央抽调刘伯承、叶剑英、李维汉、李卓然、陈赓等军、师级干部到红四方面军任职,但是他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抵制和限制,特别是李维汉和陈赓。

李维汉,党内公认统战工作的能手,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共中央统战工作部部长长达16年。中央先是任命他担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接着任命他担任红四方面军纵队政治部主任,均被张国焘直接挡回。

陈赓,由于原来在鄂豫皖苏区工作过,中央希望发挥他熟悉红四方面军的优点,将红一方面军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红军学校,派他去担任领导职务。

刚到杂谷脑,张国焘找上门来,问:“你在一、四方面军都干过,觉得哪个部队好些?”

陈赓正面回答:“依我看,两家各有优、缺点。一方面军打仗勇敢,群众纪律好,政治工作不错;四方面军打仗好,干部、战士的战斗作风也好,只是政治工作、群众纪律比较差。”

“你有什么资格谈政治工作?”张国焘猛不丁地一拍桌子,“你离开鄂豫皖到上海,就干了两件事,一是告我和中央分局的刁状,二是被捕入狱,然后被蒋介石释放。你给我交待清楚,蒋介石杀害了我党那么多同志,为什么单单释放你?我看你是国民党派来的侦探!”

陈赓曾经在1925年东征战役中救过蒋介石一条命,所以,在他被捕入狱后,蒋介石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公开释放他,以表示自己有恩必报,同时想以此影响中共的黄埔学生。陈赓出狱后,曾向组织汇报过此事,组织上进行了查实,证明陈赓没有问题。他后来在《我的自传》中写道:“在狱中凡四月,当局用尽威吓利诱(手段),我丝毫未为所动。因以黄埔关系,红军势大,当局幻想以我影响红军中之黄埔生,被释放。”

张国焘余怒未消,下令川陕省委对陈赓进行审查和处理。周恩来担心陈赓有危险,派人送信给他,令他立即回红一方面军。

二是红一、红四方面军相互尊重的气氛被恶意扭曲。

会师之前,毛泽东一再强调两军会合要搞好团结。为此,他甚至细到称呼上。杨尚昆与张国焘1928年在莫斯科相识,1931年回国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期间是上下级关系,在上海白区住在一起,对外以表兄弟相称进行掩护,两人关系很随便。毛泽东叮嘱杨尚昆:“不要总是国焘长国焘短的,要尊敬他,称他张主席。”

天下红军是一家,两个方面军中指战员在相互理解、尊重、支持和帮助方面做得都不错,但是也有一些添乱子的人。博古、凯丰等人对红四方面军有些作风看不惯,批评存在“军阀主义”“土匪作风”,这一点被张国焘利用。他召开干部会议,以弥合两军缝隙为借口,一面要求部下尊敬中央和中央红军,一面又公开披露博古等人对红四方面军的“指责”和“苛求”,不断散布中央“政治路线有问题”,“中央红军的损失应由中央负责”,“军事指挥不统一”,还说红一方面军的干部“戴眼镜”“提饭盒”“坐轿子”,瞧不起红四方面军这些“老土”。这些言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传遍军中,激起红四方面军的义愤。在何畏、李特等人的煽动下,红四方面军也反唇相讥,使两军关系蒙上了一层越来越重的阴影。

三是公然伸手要权。

早在离开两河口的第二天,张国焘在给中央的电报中,提出“我军宜速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

7月初,中共中央慰问团到达杂谷脑。慰问团由李富春(总政治部副主任)、刘伯承(军委总参谋长)、林伯渠(中华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李维汉(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等组成,任务是慰问红四方面军、传达两河口会议精神。他们受到了张国焘异常“热情”的接待:吃饭有人请,散步有人陪,谈话有人记,目的只有一个:限制他们与红四方面军干部接触。

7月5日夜,张国焘把中央慰问团负责人李富春请来住处。

“两军会合后,部队多了,摊子大了,当务之急是统一军事的组织问题,否则无法统一指挥作战,也没有把握攻下松潘、消灭胡宗南。”

“统一军事指挥的问题不是解决了吗?”李富春一时转不过弯来。

“解决了?”张国焘明知故问,“我怎么不知道。”

李富春说:“中央常委不是决定增补你为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和陈昌浩同志为军委委员吗?”

“把三个人加进军委,就算是解决统一军事的组织问题了。这样未免太简单了!”张国焘冷笑道,“再说,军委是决策机构,在指挥机构里若没有红四方面军的同志,这样不好统一指挥。”

事关重大,李富春不敢吱声。

张国焘继续说:“红军总部应该调整一下,以便真正体现统一军事指挥组织。我建议,由徐向前任红军副总司令,陈昌浩为总政委。”

当时,红军总政委为周恩来。

李富春急不择言:“那周副主席呢?”

“可以设常委嘛。”张国焘有一整套方案,“中央军委设常委,周恩来、毛泽东等在军委常委专门谋划战略问题,不直接参与指挥。这样调整才能体现统一军事指挥,也有利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李富春说:“我只不过是一个总政治部副主任……”

不等他说完,张国焘就插断了:“你是总政治部副主任,负责管组织,说话的分量不轻哟。”

李富春不敢表态,7月6日凌晨通过电报将此事及时通报给中央:

朱、周、王、毛:

张国焘来此见徐、陈,大家意见均以总指挥迅速行动,坚决打胡为急图,尤关心于统一组织问题,商说明白具体意见,则为建议充实总司令部,徐、陈参加总司令部工作,以徐为副总司令,陈为总政委。军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我以此事重大,先望考虑。立复。

富春

七月六日一时

跟随中路军前进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接到电报,都感到一惊。

周恩来脱口而出:“这是自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第一次有人伸手向中央要权。”

毛泽东忧心忡忡:“一定还会有后文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