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廖汉生军旅轶事

苏振兰

2014年10月11日15: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老百姓送慰问品,“只认得‘谁打死了鬼子就给谁吃’这个理”

1939年春天,八路军第一二O师奉命挺进冀中平原抗日。为了隐蔽部队的动向和意图,第一二O师第七一六团对外使用了“亚洲部第六团”的代号,简称“亚六团”。这时,廖汉生是第七一六团政委,黄新廷是团长。

冀中的老百姓刚开始曾怀疑过八路军:“这些山西来的老八路身穿灰军装,脚蹬布草鞋,装备不咋样,说话侉里侉气,能打过鬼子兵吗?”很快,廖汉生、黄新廷指挥第七一六团初战告捷,让冀中人民对八路军刮目相看!

曹家庄,位于河间城西约10公里处。为了待机打击河间出扰之敌,第七一六团开进该地区。2月2日,河间城里的日军宫崎联队200余人,又出来袭扰。上午9时许,日军大摇大摆地进至曹家庄。骄横的日军仍像以往那样,先架起山炮进行威慑性轰击,而后端着步枪发起进攻。第七一六团以一连兵力沉着抗击,用两营兵力向敌人阵地反冲击,当即夺占敌人阵地,缴获轻机关枪2挺、步枪21支,打得日军只好退守待援。下午,驻任丘、河间两城的日军400余人分三路前来增援。四路敌人会合后,气焰又嚣张起来,向第七一六团猛烈进攻。廖、黄指挥部队稳扎稳打,依托村落和工事,利用房角、墙头,一直相持到黄昏。天一黑,廖、黄立即抓住有利时机,发挥八路军夜战近战优势,派一个营兵力摸进日军占据的村子,一通猛打。日军顶不住了,弃阵而逃,拉着30多辆大车的死伤人员跑回河间城。

曹家庄一仗,第七一六团首战告捷,毙伤日军140余名,极大地震动了敌人,也大大鼓舞了部队的斗志和群众的情绪。

当敌人逼近曹家庄时,第七一六团带着部队往前开,一些老百姓纷纷向后跑。有一户人家正在办喜事,听到枪响婚也不敢结了,新郎、新娘衣服没换,拔腿就跑。可是,当第七一六团跟日军打了一会儿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老百姓自动又回来啦!

当地百姓的热情,廖汉生刻骨铭心:“那一天我团从上午9点打到午夜后4点,整整19小时,部队根本就不用自己作饭,老百姓全都给包下啦。战区各村群众纷纷送来自家的馍馍、大饼、点心和开水,日军身后的群众也冒险绕过火线送来了吃的,我们放开肚子都吃不完。火线上下来的伤员,也都由老百姓转送,担架不够用,他们拆下门板, 赶来牛车,运送伤员。”

在人群中,廖汉生看到那位娶媳妇的新郎倌:头戴礼帽,身穿长衫,十字披红,给部队抬担架,忙得满头大汗,沾了一身血迹。他亲切地问:“新郎倌,敌人打来时,我们部队向前去,你们都跑了,为什么现在又回来帮着抬担架?”小伙子非常坦诚:“你别见怪,过去有些队伍是一打就跑,鬼子来啦我们不跑不行呀。你们这次不同,硬把日本鬼子打趴下啦!”

廖汉生跟他打趣:“你这个新郎倌今天娶媳妇也来抬担架,可别误了你入洞房呀?”小伙子红着脸只是憨笑。

打过第一仗之后,老百姓对第七一六团更热情了。以后再打仗,不但没人跑,有些胆子大的还趴在房上观战,要亲眼看看第七一六团是怎么样打鬼子的。一讲起这些事,廖汉生动情不已:“战斗刚开始,老百姓就把吃的喝的送来了,一定要亲手交到一线作战人员手里。自家做的馍馍、大饼还嫌不够好,又买来点心给我们吃。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竟会吃着点心打仗!”

几次战斗间隙,正逢春节、元宵。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争相赶着猪羊,踏着冰雪,一路打听着找到驻地,慰问第七一六团。一进村就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是不是老八路,是不是消灭好几百鬼子兵的‘亚六团’?”是,群众就把所有慰问品都送给你。不是,就不给。廖汉生怕厚此薄彼影响团结,主动将慰问品转送给兄弟部队。“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只认得‘谁打死了鬼子就给谁吃’这个理。”对此,廖汉生内心感叹:“我觉得这些老百姓有点太那个,搞得过了头,可他们那种单纯、直朴的心实在令我感叹不已。”

第七一六团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来不及装殓,只能就地掩埋起来。让廖汉生感动落泪的是,“老百姓知道了不干,又挖出来,凑钱买来最好的棺材,将烈士遗体擦洗干净,盛殓后重新入葬。干部战士看到这个场面,受到很大激励,流着泪说:‘我为老百姓打仗死了,老百姓这样待我,我心满意足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