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兰
“这顿批使我们的头脑清醒了,对彭总的认识更加准确、全面、深刻了”
在西北解放战场上,廖汉生长期担任第一纵队(第一军)政委,一直在彭德怀领导下征战,他是久闻彭的严厉:“记得十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彭总就听说他厉害,有时发火骂人。那是在1937年8月,七一六团正在陕西富平县觅子镇进行抗日出征前的整编、训练,彭总来检查工作,宋时轮团长和我把司令部的房子腾给他住了几天。我们听说他厉害,他不叫,我们也不主动去见他。从1947年3月起我第一纵队开始在彭总直接指挥下战斗,一年多来,我们对他的指挥由衷地敬佩,但是对他的威严还有点受不了。”
1948年5月下旬,西北野战军前委在洛川县土基镇野司驻地,召开了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连续开了8天,开得相当严肃,主要是总结前一阶段作战的成败得失。讲话中,彭总一方面肯定了第一纵队是“坚决勇敢迅速的”,一方面又指出两个不足。当时,廖汉生很不冷静,当场就跟彭总争辩起来。
散会以后,彭总把第一纵队的同志留下来,继续了解情况。林伯渠、贺龙、习仲勋等都参加了。当时,廖汉生等人毫不讳言:对彭总批评人过于严厉有看法,有意见。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是党内著名的“五老”之一,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他告诉廖汉生等人:有一句古话,叫做“有威可畏,有德可怀。”彭总正是这样的人!你们不要光看到他严厉,“有威可畏”的一面,同时要看到他“有德可怀”的一面。他的“威”正是“德”的一部分。你们愈是了解他,甚至受到他的批评愈多,也就愈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德怀、德怀,有德可怀啊!
最终,“我们一纵队的干部多挨了彭总、贺老总、林主席的一顿批。这顿批使我们的头脑清醒了,对彭总的认识更加准确、全面、深刻了。从这以后,在我们身上再也没有发生遇到批评不冷静这类事。”
9月间,在陕西合阳县雷家庄野司驻地的一所小学校里,召开了西北野战军前委第三次扩大会议。这时,西北野战军前委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增加了5名委员,廖汉生是其中之一。
第三次前委扩大会议从9月12日至23日,接连开了10来天。大家白天开会,晚上都想松弛一下。正巧,第二纵队一个评剧团从黄河东边的山西运城过来,演了一出评剧《玉堂春》,请各纵各旅干部观看。
晚上,在一片空场上搭起戏台,挂上汽灯,敲响了锣鼓家什。大家席地而坐,兴致勃勃地看戏。廖汉生没有料到:“彭总也来了,坐在我们身后。”这个小剧团,原来是个跑江湖的戏班,不久前刚刚在山西被收留入伍。他们演的这出《玉堂春》,演到苏三和王三公子在庙里相会,穿插了一些噱头。当时,这类旧戏都是这么演,大家看戏时谁也没有在意是否合适,光想着轻松、娱乐了。
第二天,会议继续举行。彭总宣布开会后,严肃地看了看到会的干部,气冲冲地问:“昨天晚上的戏是谁点的?”接着说:“这是什么戏嘛?眉来眼去,打情骂俏,低级情调!你们都是指挥员,是要带兵打仗的,看这种东西,会起什么作用嘛?这是消磨革命意志!我不反对大家看戏,我们应该多看一些歌颂英雄、歌颂人民、鼓舞士气、增强斗志的戏。”彭总越说越火,大大地发了一通脾气。
昨晚的戏大家没有多少印象了,经彭总一批,这才意识到确实有些不好的东西。大家见彭总发那么大火,一个个面面相觑,闷不作声。会议一时僵在那里,不能进行。
这天的会议轮到廖汉生第一个发言,他首先说:“昨天是我们点的戏。彭总批评的对。我们看戏光想到娱乐,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今后一定警惕。”彭总点了点头。于是,廖汉生开始发言,会议继续进行下去。在后来的一次前委扩大会上,彭总为自己常发脾气的事向大家征求意见,廖汉生给他提了一条:“你批评人是对的。但你在批评时骂人,人家对你就敬而远之。”彭总虚心接受了这条意见。据说,彭总曾对身边同志说过:“廖汉生既是我的好同志,也是我的好诤友!”
廖汉生等各纵队领导根据彭总的指示,让纵队和各旅剧团排练、演出了一批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剧目。其中,歌颂晋绥女英雄的《刘胡兰》、反映农村剥削关系的《白毛女》、《血泪仇》和揭示战斗英雄刘四虎成长道路的《刘四虎》等戏,对部队教育很大。这时,廖汉生由衷佩服:“彭总深谙人民军队治军之道!”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